对于这个问题,许多人会讲:人围着篝火转圈,会导致身后形成部分的真空,烟雾便被吸了过来。不过,在自然情况下,哪怕只是形成瞬间的局部性真空,都是极端困难的。那么,烟雾到底凭什么总追着人跑呢?
答案还要从气流入手。通常,火焰上缘的冷空气被加热而上升,只要没有受到干扰就会形成均匀、稳定的气流。当篝火旁的人移动位置,或动作更剧烈一些,如站起身开始绕着篝火转圈,稳定的气流便受到了干扰,在人身前形成了气旋。这现象再寻常不过了,当流体遇到阻碍就会形成旋涡,在此例中空气是流体,障碍是人的身体。同样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激流在礁石前打转,枯叶随疾驰而过的汽车而飞舞等。
继续说篝火。现在你面对火堆,气流从你的后方流向篝火,受身体阻碍后从你的两侧绕行。一旦绕过你的身体,两股气流并不会立刻在你身前重新聚合,而是径直流向篝火,并在你身前留下了些许空间有待填补。当两股气流接近篝火时,它们调转方向,回填你身前的空间。这些气流回转时,也夹带了篝火处的烟雾。于是,你便被篝火的烟雾所笼罩了。通常,你的块头越大,吸引的烟雾便越多,因为障碍物越大,身前的空间便也越大,拽引回来的烟雾也就越多。改变位置也会带来同样的效果,你无论到哪,都会引得烟雾相随。
篝火的木材堆放形状也能影响烟雾追逐的效果。杜克大学的艾德里安·贝珍(Adrian Bejan)进行过计算,最理想的形状是将燃料木材摆放成圆锥体或金字塔状,其高度应与基底的直径相同。贝珍认为圆锥体可以很好地平衡气流,均匀地为围坐四周的人们产生最多的热量。一般而言,空气流动越好,火便越热。
而且,这种几何学意义上的理想篝火还有一个好处,它的高度与形状使得青烟从火焰的正上方袅袅上升,由于烟从火中心升腾,它便较少受到火堆周围人们移动的影响,人也就较少地为烟雾所困了。
当然,以上假设的前提是一切都处于理想的状态。一旦受到风向、气候条件的影响,或是有人围着火堆跑动,各种情况便都有可能发生了。一些营地专家建议,在篝火旁与人位置相对的地方,立一大石头或木桩,起到固定障碍物的作用,成为更大的气旋策源地,将更多的烟雾吸引过去。对于这样的建议,贝珍的看法是:那石头需足够大,像个“纪念碑”似的。不过有个更简单的办法——找个更大块头的人一起待在篝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