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俯卧撑有什么好炫耀的?恐怕你在健身房里见多了,一点也不稀奇。那么,遇袭时为了摆脱敌人而抛掉一部分身体,这如何?够刺激吧?蜥蜴便有这惊人的本事。此计名唤“自割”,乃为敌所困时断尾逃遁之术是也。
如遇猛蛇从身后袭击蜥蜴,一口叼住蜥蜴的尾巴,准备生吞其身之时,蜥蜴从速自断其尾,断尾于蛇口下仍抽动扭转,分蛇心神,蜥蜴趁机逃之夭夭,捡了条小命。
然世间岂有无代价之自由?丢了尾巴,蜥蜴的运动能力大打折扣,攀爬时尤甚。并且,它的求爱秀也逊色不少。在温带地区,若逢深秋,一旦丢了尾巴,则预备冬眠之需的脂肪储备大打了折扣,很可能有性命之虞。由于尾巴太过宝贵,有些蜥蜴不惜冒着再度被捉的危险,回去寻找被丢弃的尾巴,将其吃掉以挽回脂肪损失。当然,如果再遇凶险可就悲剧了,因为再无可断之尾助其逃生了。
好在蜥蜴的尾巴可以再生,代价是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资源,所以舍尾求生乃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与其即刻丢命,不如去冒几个月的风险。
知乎。.....有些种类的蜥蜴,比如五线石龙子,年幼时长着亮蓝色的尾巴,长大后尾巴会变成毫不起眼的暗棕色。原因何在呢?可能是蜥蜴成熟后,伪装的方式改变了,从吸引天敌注意无关性命的细枝末节,变成了尽量别被发现。
比方说,有猛兽叼住了你的胳膊,你卸下胳膊落荒而逃,即使捡了性命也肯定伤得不轻。那么蜥蜴的情况有何不同呢?生理解剖揭示了蜥蜴自割的关键所在:它们的尾巴是有预切结构的,预留了一系列的断点,尾巴内的组织连接并不紧密,肌肉相互结合得很松散。一旦这些断点处的肌肉收缩,尾椎骨便会断开,整条尾巴就会干净利落地分离,一滴血都不会流。
更奇妙的还不在逃脱,尾巴脱落后的表现才真叫奇幻。尾巴尖端以骇人的速率甩来摆去,一阵儿又停了下来,仿佛累了,突然又开始新的一轮,真像个活物!其实,尾巴靠着独立的神经回路与一定的储能,足够折腾几分钟的,蜥蜴便可借机逃生。
有一点也比较有意思,不同的捕食者对蜥蜴尾巴扭动的反应并不相同:家猫对于活蹦乱跳的尾巴感到很困惑,一时分神而让蜥蜴逃跑了;蛇则全神贯注地要制服那条拼命挣扎的尾巴,反而让真的猎物溜掉了。
到底,这桩买卖双方都不太吃亏:捕食者得了条肥嘟嘟的蜥蜴尾巴;蜥蜴得了自由,哪怕只是一时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