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你的老板给你一个人涨工资了,那么带给你最直接的感觉便是你所持有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增强了。但如果有一天全体社会劳动者的工资都按照相同数额增加后,那么你还会觉得所持有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增强了吗?在那种情形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根据古典货币理论,物价总水平的变动类似于衡量单位的变动。这就像我们变用“尺”为用“寸”来表述同样一段距离一样:即表面上数量增加了,但实际上什么也没有变。假设这样一个场景,某一天早晨你醒来发现,由于某种原因所有人民币计价的数字都增加了10倍,即你所要购买的每一件产品的物价都上升了10倍,同时你的工资价值也都扩大了10倍。那么你认为这会带来什么改变呢?其结果仅仅是所有产品的价格和工资收入后面加了个零,却什么也没有改变。
这是因为长久以来,人们都被“货币幻觉”欺骗了。“货币幻觉”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Irving Fisher,1867—1947)于1928年提出来的,指的是货币政策的通货膨胀效应。它是指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作出反应,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当人们产生这种错觉时,便会在涨工资但物价也同时上涨后作出错误的判断,误认为自己的实际购买力发生了变化。但是,人们的经济福利取决于相对物价,而不取决于物价总水平。
所以,当社会上全体劳动者的工资都按照相同数额提高后,劳动者的工资涨幅与消费品的价格涨幅是一致的,两者相抵,人们的生活水平实际上没有得到任何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