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苏联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贡献最大的国家?

时间:2023-11-24 14:29:01

1940年秋,随着德军在西线战事的顺利推进,希特勒开始将侵略矛头指向苏联。1940年12月18日,希特勒正式下达对苏作战指令,侵苏方案以“巴巴罗萨”(神圣罗马帝国腓特烈一世的绰号“红胡子”的音译)为秘密代号,要求德军在1941年5月15日以前做好突袭苏联的一切准备。

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军在波罗的海到喀尔巴阡山宽约1500千米的正面地带上,向苏联发起全线进攻,苏德战争(又称“苏联卫国战争”)爆发。

战争初期,苏军节节败退,德军凭借充足的准备和武器装备上的优势发起全面进攻,很快占领了立陶宛、拉脱维亚全部,白俄罗斯、乌克兰大部,中央集团军的前锋已逼近莫斯科。

德军虽取得初步胜利,但远未实现巴巴罗萨计划预定的目标。1941年9月6日,希特勒决定实施“台风”作战计划,集中53个步兵师、14个坦克师和8个摩托化师的兵力向莫斯科发动主攻。至10月中旬,德军以钳形攻势,从西、北、南三面包围莫斯科;10月下旬,德国先头部队距离莫斯科已不到100千米。11月7日,冒着德军的炮火,斯大林坚持在红场举行纪念十月革命胜利24周年的阅兵式,参加阅兵后的苏军从红场直接开赴前线。经过浴血奋战,苏军顶住了德军的进攻,取得了莫斯科会战的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苏联和世界人民抗击法西斯的斗志。

1942年,苏联国民经济全面转入战时体制,给军队提供的新式武器装备逐渐增多。此年7月,希特勒先后集中了150万人的兵力,对斯大林格勒和南高加索展开进攻,企图切断苏联中部和南部的联系,占领高加索石油区,向北迂回包抄莫斯科。7月下旬,斯大林格勒会战打响。此战初期,苏军处于劣势,至9月中旬,德军已攻入市区。苏军利用建筑物组成抵抗的支撑点和枢纽部,进行顽强的阻击。在苏军的英勇抵抗下,德国人始终未能完全占领斯大林格勒。从1942年11月开始,苏军转入战略反攻阶段。苏军实施“指环”进攻计划,调集了110万军队,从南、北两翼发起反攻,于1943年2月合围并歼灭了包围斯大林格勒的德军主力,俘虏德军指挥官鲍罗斯元帅。斯大林格勒会战中,德军累计损失达150万人,此役改变了苏、德双方态势,扭转了苏德战场的战局,是欧洲东部战事的转折点。

斯大林格勒会战后,苏军从巴伦支海到黑海的整个苏德战场发起战略进攻,一路收复失地。1943年7至8月,苏、德在库尔斯克进行了一场决战,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规模的战役之一,双方参战兵力约达400万人、坦克1.3万辆、飞机1.2万架。德军在这场决战中失利,被歼约50万人,基本丧失了进攻能力。此后,苏军完全夺得了战略主动权,德军全线转入防御。

1944年开始,苏军对德军连续发动了10次重大的战略性进攻,收复了国内全部被占领土,并将战线逐渐外移。1945年4月26日,苏军开始强攻柏林;30日,苏军将苏联国旗插上了德国国会大厦的屋顶。5月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苏德战争以苏联胜利而结束。

苏德战场是20世纪最为惨烈、血腥的战场。苏联为赢得这场战争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在长达四年的卫国战争中,苏方军民共损失2700多万人。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战果是,苏军消灭和击溃了德国及其盟军共607个师,占其在“二战”中所损失的全部师建制中的77.5%以上;歼灭德军1000万人,占其在整场战争中全部折损兵力的73.5%;德军75%以上的武器装备为苏军所击毁和缴获。可以说,倘若没有苏联卫国战争,没有苏联人民的顽强抵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胜负将难以判断。因此,苏联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最大贡献的国家。

为什么说苏联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贡献最大的国家?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