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场上,运动员们正在进行100米短跑比赛,速度最快的仅用了9秒多就跑完了全程,而速度慢的则用了14秒才跑完全程。这表明,当运动员速度越快时,他们跑完100米所用的时间就越短。
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量之间的关系,同运动员赛跑速度与所用时间之间的关系非常相似。货币流通速度是指单位货币在一定时期内的平均周转次数。例如,1元货币1月内平均执行4次流通手段或支付手段的职能,就起了4元货币的作用。假设我们全社会商品价值总额为10万亿元,如果货币的流通速度为5,那么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为2万亿元;如果货币的流通速度为2.5,那么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为4万亿元。也就是说,货币流通速度越快,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越少,反之则越多。
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量之间的这种关系,在货币银行学中被称为货币交易数量学说。货币需求由商品的名义价格和商品交易量来共同决定,供给则是由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流通速度决定。通过需求和供给的作用,交易中所需要的货币供应量取决于商品名义价格、商品交易量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共同影响。如果市场中的商品数量大、价格高,自然对货币数量需求就高;如果货币在消费者之间的转手速度快,自然对其货币数量的需求量就低。所以,从定性角度看,名义价格和商品交易量对货币数量的影响是正向的;而货币流通速度对它的影响则是负向的,即货币流通速度越快,所需要的货币量就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