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二战初期会出现西线无战事的奇怪局面?

时间:2024-06-28 07:59:04

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入侵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然而,从1939年9月中旬到1940年5月,在长达八个月的时间里,虽然希特勒不断地往西线调兵遣将、运送军事物资,整个西线盟军在欧洲大陆上却没有对德采取任何军事行动。一些“二战”的历史图片留下了这样的场景:英、法军队静静地坐在钢筋水泥工事后面,眼睁睁地看着德国士兵在前线铁路上起卸军火弹药而不加干涉。不仅是陆上没有任何军事行动,在空中,由于担心对德空袭会引起报复,英、法空军只向德国空投了一些宣传品,并没有实施过一次军事打击。这就是所谓“西线无战事”的局面。许多人无法理解这种虽已宣战却没有大规模交战的奇特现象,因而称它为“奇怪的战争”。

那么,为什么当时英法要尽量避免大规模战争呢?

首先,“一战”创巨痛深,人心思和。战后的欧洲,尤其在战胜国国内,和平主义思潮盛行,甚至面临德国法西斯战争的威胁,避战情绪依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这些国家的军事决策。英、法等国奉行绥靖政策,是力图避免战火烧身。

其次,由于意识形态对立,以及对苏联共产主义政权的仇视和戒备,英、法等国还打着“祸水东引”的算盘。它们担心一旦卷入与德国的战事,就难以再有力量去阻止苏联势力的扩张,布尔什维克主义将蔓延整个欧洲。

第三,也是最根本的原因,英、法不敢贸然与德军展开决战在于军备力量对比。就英国来说,以当时的军力和军备状况,欲要作战部队全面投入实战,至少还需要两年的准备时间。所以,张伯伦政府要避免与德军发生正面冲突,尽量延缓战争,一方面保持自己的军事实力,一方面加紧战备工作。

尽管西线大陆上没有战事,但英、法的宣战给德国法西斯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和压力。在海上,英、德之间发生频繁的军事冲突。1939年9至10月,德国潜艇击沉了英国的1艘航空母舰和“皇家橡树号”主力舰;仅以1939年9月至1940年3月计,德国海军共击沉英国及其盟国和中立国的商船403艘,总排水量为130.4万吨。英国竭力保卫自己的海上交通线,实施经济封锁,在8个月里击沉了27艘德国舰艇。

说到底,当时决定战争胜负的依然是短兵相接的战场。虽然英、法在海上对德军造成了一些麻烦,但长期的绥靖政策,使两国政府在战争初期缺乏真正抗击德国法西斯的决心,在战场上一度陷于被动。希特勒则借“无战事”的良机,为西线进攻作了充分的准备。在此后战争发展的过程中,英法联军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为什么二战初期会出现西线无战事的奇怪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