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本五十六为何被称为太平洋之鹫?

时间:2024-12-01 12:53:06

山本五十六(1884—1943)是日本著名的海军将领,“二战”时期日本法西斯向外侵略扩张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为日本军国主义实施“南进”的战略图谋立下了“战功”,成为日本政界和军界仅次于天皇和首相东条英机的第三号知名人物,在日本海军中有“军神”、“太平洋之鹫”之誉。

山本五十六出身于日本本州新泻的一个封建武士家庭。由于他出生时,其父已56岁,故取名为高野五十六;后过继到旧长冈藩山本家,成为山本带刀的义子,遂改名为“山本五十六”。山本自幼受武士道精神熏陶,早年就接受军事训练,20岁时,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江田岛海军学校,随后进海军炮术学校,这为他后来成为炮舰专家打下了基础。1914年,他入海军大学深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对新出现的航空母舰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进行了相当深入的研究。在日本快速的军备扩张中,海军航空兵成为太平洋地区最具实力的武装力量。1937年,山本亲自组织和指挥日本海军航空兵轰炸上海,血洗南京;1939年8月,山本升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兼第一航空队司令官;1940年,他兼任日本入侵印度支那派遣军的指挥官,用沾满印度支那人民鲜血的双手,领取了海军大将军衔。

事实上,山本的声名主要源于日本联合舰队偷袭美国珍珠港事件。偷袭珍珠港的设想是山本在1941年1月7日向日本军部提出的;同年12月7日凌晨,在突袭机动舰队司令南云忠一指挥下,偷袭行动大获成功,驻守在珍珠港内的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到重创。

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对日宣战。1942年4月,美国飞机轰炸东京、名古屋和神户等城市。为了稳定民心,重振士气,日本海军决定进行中途岛海战。

山本五十六为何被称为太平洋之鹫?

为了这次海战,日军动员了所能调集的最大海军兵力,主力由山本五十六直接指挥。由于美军在珍珠港事件后提高了警惕,通过破译日军电报密码掌握了日军的进攻计划,得以沉着应战。此次海战中,日军共损失4艘航空母舰、1艘重巡洋舰、332架飞机,伤亡2000多人。中途岛海战是日军在太平洋战场由盛转衰的拐点,山本的指挥饱受指责。

中途岛海战后,美军乘胜追击,山本将赌注押向南太平洋的瓜达尔卡纳尔岛(简称“瓜岛)。他认为,接下来日美决战的舞台就在瓜岛,日本只要赢得瓜岛,就可逼美国坐下来谈判。1942年8月,日美双方开始了对瓜岛的争夺战。经过半年艰苦卓绝的战斗,美军终于占领该岛,太平洋战争开始发生根本转折,日本从战略优势走向劣势。

山本的末日就要来临了。1943年4月,美国海军情报部截取了一份绝密电报,得知山本将乘机于4月18日上午9时45分飞越所罗门群岛附近的巴拉尔上空,罗斯福遂向美海军部长弗兰克·诺克斯下令:“干掉山本”。

4月18日清晨,美国18架P-38战机奉命从瓜岛机场起飞,迎候“太平洋之鹫”。9时44分,山本以他一贯的守时作风,准点来赴这一死亡之约。在一场你死我活的空中较量后,美军飞行员向山本座机射出了一连串的炮弹,山本座机的右侧引擎中弹起火。顷刻,飞机坠于丛林中爆炸,山本五十六葬身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