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什么要设天皇?

时间:2024-12-01 12:35:08

天皇是日本的元首。作为日本国家的象征,天皇在日本人心目中有崇高的地位。不过,“天皇”这一称谓是公元7世纪时才开始使用的。此前,在公元1至3世纪,日本列岛上的部落首领被称为“王”或“君”;到4世纪日本实现统一后,大和国首领称为“大王”。

公元645年,日本开始了自上而下的政治、经济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此后,日本仿照中国隋唐朝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了天皇制。大化改新后的半个世纪,天皇的权力不断加强,特别是天武天皇(672—686年在位)时期平息了壬申之乱,天皇的威望倍增。公元701年,文武天皇(697—707年在位)颁布《大宝律令》,将以往的“大王”称谓改为“天皇”。经过数百年的神化,天皇成为介于“神”和“人”之间的一个标志性形象。在日本的官修史书,分别于公元712和720年编纂的《古事记》和《日纪》中,都有一段天皇神话,称日本国土是天界“高天原”的男女二神创造的,他们还共同孕育了很多神,其中日本皇室的祖先、象征太阳的“天照大神”是此二神中的男神创造的;“天照大神”派孙子“天孙”降临日本,“天孙”的曾孙就是日本的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神武天皇建立大和国,并于公元前660年即王位。这段神话显然是编造的,意在证明日本是“神国”,天皇是神的子孙,皇权是神授的,以神化天皇的统治地位和权威。

从12世纪起,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代,幕府将军权倾一时,天皇失去了实权。直至1868年的明治维新运动后,幕府被推翻,国家权力重新回到天皇手中。日本新政府为凝聚人心,在以往尊王思想的基础上,着力抬高王权,向国民灌输效忠天皇的思想。1889年,明治政府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天皇是国家权力结构的中心,统帅军队;但后来的政局为法西斯军国主义势力所操控,把日本推向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在外力作用下实行民主改革。1946年,时为日本天皇的裕仁发表《人间宣言》,向国民承认自己是人而不是神。随后颁布的《日本国宪法》规定:天皇作为国家元首,是“日本国之象征,日本国民整体的象征”;“只能行使本宪法规定的关于国事的行为,没有关于国政的权能”。根据宪法,天皇在政府架构中并无实权。他所参与的由宪法规定的有关国事,其实都是先由国会和内阁决定的,如天皇宣布委任的首相和首席法官,是事前由国会正式选举出来的;天皇是经内阁同意并在其提议下颁布法令和条约、召集国会,以及颁发荣誉奖项的。天皇代表国家参加外事活动,但在对外事务中,他仅是形式上的国家元首。

日本为什么要设天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