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一片衰败。经受原子弹打击的广岛、长崎生灵涂炭,满目疮痍,其他城市也多成废墟;国家负债累累,加上失去了全部战前所拥有的海外殖民地和世界市场,日本国民经济陷于崩溃,民众生活苦不堪言。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几乎被置于死地的岛国,至23年后的1968年,竟一跃成为名列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的经济强国,令世人震惊。那么,战后日本的发展速度为何如此惊人呢?
第一,“冷战”背景下美国对日本的扶持。战后,美国从其在亚太地区的战略需要出发,把日本作为遏制东方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加以扶持和改造。在美国的带动和影响下,日本上千亿美元的战争赔款被免除。美国在日本推进民主改革,其内容包括审判战犯、修改宪法、改君主专制天皇制为君主立宪天皇制、控制发展武装力量、解散旧财阀集团、进行农地改革和建立以自耕农为主体的小农经济等。这些改革有利于消除生产关系中军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残余的影响,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朝鲜战争期间,美国把日本作为其在朝鲜战场的战略物资供应基地、武器军械的维修地及战斗部队的集结地,这为处于困境中的日本工业提供了很大的市场,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复苏。
第二,日本制定了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战略,稳步推进经济的发展。作为一个资源贫乏的岛国,日本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在20世纪50至60年代确立了“贸易立国”方针,积极开拓国外市场,促进出口,获得了大量外汇。1960年,日本政府制定“收入倍增计划”,提出用10年时间,使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都增加一倍。1964年1月,日本政府又出台了“社会发展计划”,重点解决高速增长带来的通货膨胀、农业衰退及公害问题。1965年11月至1970年7月,日本出现了长达57个月的经济高涨期。
第三,重视国民教育。明治维新后,日本就很重视发展教育,战前已普及了四年及六年制教育;战后,到1950年,已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完全普及,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达99%。1956至1978年间,日本的教育经费在行政费用中占比达20%—23%,名列资本主义国家之首。小学和初中义务教育的普及,为60年代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而为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使日本成为高学历的社会奠定了基础。
第四,注重新兴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战后初期,日本的科技水平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政府确立了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方针,关注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动向。1950至1977年,日本引进国外先进技术15066项,用十多年的时间吸收了世界各国用半个世纪开发的几乎全部的技术成果。可以说,日本赶超先进国家,走的是一条捷径。日本之所以能如此顺利地吸收新技术,源于它一贯以来对国内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视。日本科学技术研究工作是由私人垄断企业、国家研究机关和高等院校同时进行的,这种科研体制便于将科技成果及时应用于生产实践,实现其价值。日本的大中型企业一般都有自己的科研机构,研究人员占全国科技人员总数的一半以上;国家和大学也设立研究机构,由此增强了日本消化外来先进技术和自主开发新技术的能力,这也是日本战后经济腾飞的重要原因。
第五,良好的国民素质。日本国民对国家热爱,做事严谨、认真,有奉献精神,他们全力投入国家建设,成为推动日本在“二战”后经济迅速崛起的重要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