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明治维新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时间:2023-11-23 23:09:01

19世纪中期,日本仍然是一个闭关自守的、落后的封建国家。天皇、将军、大名、武士构成了日本的封建统治阶级,实权掌握在当时的军事独裁者德川幕府手中。在社会经济结构方面,虽然依旧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但已经开始向商品经济转化,逐渐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新生的生产关系催生了新兴的地主阶级和资本家、商人,他们与专制的幕府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又存在尖锐的矛盾和斗争。随着他们经济实力的增强,在政治上也要求提高地位,参与政治和社会活动。这是明治维新前日本经济和社会的大致背景。

日本的明治维新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就国际环境而言,当时日本面临被列强侵吞、沦为半殖民地的严重危机。首先是美国用武力威胁,强迫日本开港。1853年和1854年,美国海军准将培理率领舰队两次强行驶入江户湾的浦贺港。在美国的武力胁迫下,德州幕府接受了开港要求,于1854年3月在神奈川(今横滨)签订了《日美亲和条约》,1858年又缔结《日美友好通商条约》,开放下田、函馆两港口,准许美国在该两港派驻领事,美国舰船可在两港加煤上水,补充粮食等物品,并给予美国最惠国待遇。后来,又签约增开长崎等港口,辟江户、大阪为商埠,美国获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等待遇。不久,英、法、俄、荷等国也以利益均沾为由,迫使日本政府签订了类似内容的不平等条约。幕府的腐朽统治、迫在眉睫的民族危机,及中国在鸦片战争后遭列强瓜分的前车之鉴,促使了日本有识之士的觉醒。这些人主要是西南诸藩的下级武士。因为日本的西南部接触西方先进思想较早,藩属势力强大,对幕府的专制统治早就心存不满;尤其是武士中的改革派势力,迫切要求改变自身现状,提高政治地位,主张向西方学习,寻找救国良方。他们的诉求与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地主相接近,并成为其主要的政治代表。从19世纪50年代末开始,他们在恢复天皇权力的旗号下,发起了“尊王攘夷”运动,要求改革日本的幕藩体制,革除弊政,维护民族独立,驱逐外国势力。运动初期,这些爱国志士还不想推翻幕府,只希望幕府能够拥戴天皇、共同对外。随着形势发展,运动的矛头转向了“不思国患、不顾国辱”的德川幕府政权,攘夷运动发展为倒幕运动。1867年10月,倒幕派以天皇的名义发布讨伐德川幕府的密诏,并在次年初战胜了幕府军队。至此,统治日本260多年的德川幕府被推翻。1868年10月,天皇睦仁改年号为“明治”,改江户名为“东京”,定东京为日本首都。日本历史由此进入明治时代。

明治政府成立后,在全国开展全方位的改革,在持续20多年的时间里,通过学习西方、改革落后的封建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发展新式工业,建立新式军队,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知识水平等一系列措施,使日本“脱亚入欧”,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便是后来称为“明治维新”的重要改革。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崛起,为其后来成为亚洲强国打下了重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