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女贞德挽救了法国,为什么却被当成女巫烧死?

时间:2023-11-23 15:09:02

在法国香槟和洛林交界处有一个叫做东雷米的小村庄。1412年,村中一农民家庭降生了一个女孩,她就是欧洲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圣女”贞德。

贞德(Jeanne d'Arc,约1412—1431)从小放牧,没有上过学。她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那时,正值英法百年战争后期,英国人开始入侵法国北部的领土,贞德的家乡遭到与英国人相勾结的勃艮第军队的烧杀抢掠。目睹战争给祖国和人民带来的苦难,贞德常常表现出与其年龄不相称的成熟。

1428年,英军挥师南下,围攻法国中部的门户奥尔良地区。奥尔良是法国南北交通的战略重镇,一旦失守,南方就可能全部失陷。在这个关键时刻,年仅17岁的贞德求见国王,她宣称从13岁起,心中就感应到上帝的声音,召唤她“协助国王,拯救法兰西”。贞德剪去长发,穿着一套男子服装,觐见了当时的皇太子查理,向他诉说心中的渴望,请求出战报效国家。查理在多次犹豫后,终于授权贞德率军对抗英军。1429年,贞德身披盔甲、腰佩长剑,手举一杆绣着圣母玛利亚及象征法国王室的百合花军旗,策马奔赴奥尔良。

当时奥尔良的守军凭借坚固的防御工事与英军对峙,已近200天,城里几乎弹尽粮绝,士气低落,奥尔良危在旦夕。贞德到达后,法军避实就虚地向围城英军最薄弱的地方发起了反攻。或许是法国人相信这个赶来解围城之困的少女真的是“上帝的使者”,或许是贞德在战场上奋不顾身的英勇鼓舞了法国人,总之,在贞德的率领下,法军士气大振,所向披靡。经过九天的战斗,奥尔良终于从英军包围中被解救了出来,英国人继续南侵的道路由此被阻断。

奥尔良战役扭转了法国的危局,从此战争开始朝有利于法国的方向发展。谁都没有想到,解救奥尔良、缓解法国危局的不是雄才大略的军事家,而是一个稚气未脱的17岁牧羊少女。贞德的壮举轰动了法兰西,这位女英雄被同胞爱称为“奥尔良姑娘”。

1430年春天,贞德来到巴黎北面被敌人包围的贡比涅城,率领武装人员迎击进犯的勃艮第军队。当她在城外遭遇强敌被迫退回城边时,城中负责接应的贡比涅守军见到队伍溃败,恐敌军乘乱攻入,竟收起了吊桥;城外的贞德被勃艮第人俘虏。

勃艮第伯爵菲利普三世虽然是法国人,但是当时英国和法国还没有形成民族国家,所以有些封建主并不听命于国王。菲利普三世奉行与英国结盟反对法王的政策,最后以四万法郎出价,将贞德卖给了英国人。可以说,菲利普三世是造成贞德最后惨死的罪魁。

另外,当时贞德的功绩和影响已经引起了法国国王查理七世(1422—1461年在位,1429年加冕),也就是当年的皇太子查理的猜忌。国王和很多贵族都害怕贞德功高盖主,对人民的号召力过大,不利于自己的统治。所以,贞德在勃艮第人的监牢中被囚禁了整整六个月,查理七世却一直没有设法营救;其实当时他是可以用金钱或俘获的敌方统帅来交换这位女英雄的。

1431年春,教会以女巫、教会分裂分子、亵渎神明者、叛乱鼓动者和异端分子等罪名控告贞德;5月,贞德被烧死在火刑柱上,死时还不满20岁。贞德虽然牺牲了,但是她的事迹极大地激发了法国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意识;1453年,法国终于收复了英国占领的失地,赢得了百年战争的胜利。

从牧羊姑娘到“上帝的使者”,从“奥尔良救星”到法兰西的民族英雄,贞德短暂的一生充满传奇。贞德死后25年,法国国王就贞德一案向教皇提出上诉;1456年,罗马天主教廷宣布1431年对贞德的判决无效。1920年,罗马教廷追谥贞德为圣徒。

圣女贞德挽救了法国,为什么却被当成女巫烧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