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怕密麻物?

时间:2023-11-23 11:29:03

我们为什么怕密麻物?

问:

为什么有的时候人看到某种密密麻麻、色彩诡异的图案会忽然觉得浑身都特别不舒服,好像全身汗毛都要立起来的样子?(木遥)

From“红色皇后”

啊,“莲蓬乳”,勾起了我“美好”的回忆。很久以前我在网上淘图,偶然发现一疑似人体某部位,还有很多小点点的图片。凑近一看,天啊!最糟糕的是我用的关键字是larvae(幼虫)!于是该图被我果断地判定为,食肉幼虫!后来才知道,这种由看到“莲蓬乳”引发的症状叫密集物体恐惧症。有些人看们是什么?移动中的蚁群、蜂窝、虫卵、鱼到密密麻麻排布的细小物体就会害怕,头皮发麻,头晕恶心(这子、瓢虫……或者是网上热传一时的“空手个我倒是没有)。据说有这个症状的人,比恐高的人还要多。

指”、“莲蓬乳”?(Dr.Who在此拒绝贴出图片,因常用的解决办法是“系统脱敏法”,简单地说,就是看一大堆为实在是太害怕了!)这些密密麻麻的诡异图案与一密密麻麻物的图片,从不太可怕的到非常可怕的,让你逐渐习个最近颇为流行的词息息相关:密集物体恐惧症。好残忍……

我们为什么怕密麻物?

理论铺垫:害怕是什么?

恐惧症(phobia)是一种轻微的精神疾患,症状很简单,就是害怕某些东西或情景,即使明知道不会伤害到自己,也要害怕。常见的像恐高症、幽闭恐惧症、社交恐惧症、牙医恐惧症(大约有50%的美国成年人罹患此症)。最欢乐的是还有一种山羊胡子恐惧症(pogonophobia)……我们为什么要害怕呢?害怕让我们吃不下,睡不着,在女朋友面前丢人。但是你可以想象,如果一只老鼠要是不怕猫,会发生什么事情……话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进化科学上有一个词,叫做EEA(environment of evolutlonary adaptation,好押韵啊),意思是“通过进化而适应的环境”。

动物害怕的东西,都是在自己的EEA里有害的东西。原因很简单,不知道躲开危险的动物都挂了。例如鹅害怕长型、棕红色、会动的东西,这实际上是对狐狸的恐惧(你用绳拉着一块狐狸皮走一走,也能把鹅吓得要死)。

人类的EEA是非洲的热带草原。我们害怕黑暗、高处、陌生的地方、巨大的响声和突然跳出来的东西,还有蛇。这都是有道理的。在EEA里,如果一个人不怕高,他会爬到20米高的树上,然后拽着树枝荡秋千;如果一个人不怕突然袭击,豹子会跳到他身上。

AK-47绝对要比蛇危险,但非洲草原上没有枪,所以我们没有进化出怕枪的本能。很少有人害怕枪到怕蛇或恐高的程度。

小孩子可以把枪拿起来玩,见了蛇却畏首畏尾。

初探:表皮寄生虫。

我们已经知道恐惧既是学习得来,也是进化结果,还知道了恐惧是有益的适应。现在就可以攻克最后一座“碉堡”了——到底为什么会有密集物体恐惧症?

根据上文所述,首先我们可以猜想,密集物体恐惧症也是进化的结果。我们害怕密密麻麻的物体应该和本能有关,因为密密麻麻的物体是有害的,不懂得害怕它的人会受到荼毒。

然后,我第一个想到的是表皮寄生虫。寄生在人体表皮的昆虫,我所知道的有两种,一种是南美洲的人肤蝇(Dermatobia Hominis),还有一种是非洲的嗜人瘤蝇(Cordylobia Anthropophaga),两者的幼虫都是我们俗称的“蛆”,一般的蛆只吃腐肉,但这两种蛆会钻进人的皮肤里,啖生肉为生……哎呀,谈到这个问题,真是让人起鸡皮疙瘩。不过,密集物体恐惧症真是源于对寄生蛆虫的恐惧吗?可能性不大!人肤蝇生活在南美洲,人类的EEA在非洲。嗜人瘤蝇虽然生活在非洲,但它在同一个地方只会下一两个蛆,不会密密麻麻地下一片,患处也只会凸起一小点,不会像“莲蓬乳”这么醒目(人肤蝇也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而且被它寄生的地方会肿一个大包,更不像“莲蓬乳”)。

第一个假说被抛弃了,算啦。我们换个思路,考虑一下密集物体恐惧症的症状吧。正好,病人我本人在此,可供研究之用,虽然样本小了点。

症状1:体积大、数量少的不怕。引起密集物体恐惧症的首带尖角的图形效果不如圆点有立体感的要比平面的可怕大的、少的效果不及“密集细小”

有大有小的比大小一致的可怕与背景对比度强的更可怕错落散布比挤成一团的可怕作者认为,最能激发密集物体恐惧症的条件:密集、细小、圆形错落分布,颜色鲜明、有立体感、大小不一。

要条件就是密集细小……

症状2:四方带棱的不怕,可怕的是圆点状的。

症状3:错落散布的比挤成一团的可怕。例如蜂窝、鱼卵我就不怕。蛆虫虽然恶心,但不会有“莲蓬乳”那种让人毛骨悚然的感觉。

症状4:与背景对比越鲜明越可怕。

症状5:越有立体感越可怕,凸出的肿包或者凹进的空洞比平面可怕。

症状6:有大有小的比大小一致的可怕(至少我本人是如此)。

综上得到激发密集物体恐惧症的条件:密集、细小、圆形、错落分布、颜色鲜明、有立体感、大小不一。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寻找符合这些条件,同时又存在于EEA中,其危险性值得一怕的东西。

我们为什么怕密麻物?

下面我个人提供一些备选答案,不能保证正确,只供大家参考。

嫌疑人1:疾病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EEA中的常见疾病跟现代社会中的疾病不同。例如流感和黑死病这样烈性的传染病,EEA中不能存在。石器时代的人都住得很稀疏,而传染病却要有大规模密集的人群。

因此我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天花——世界上最致命的疾病之一,又能形成密集的皮疹,但它是烈性传染病,而且是在农业时代出现的——EEA时代在此之前。

比较有嫌疑的,是那些慢性病,且在EEA稀疏的人群里也可以存在的。皮肤病经常会引起疹子,或者毛囊的红肿,这不就是密集的小点点吗?看到密集小红点或者小白点就头皮发炸,躲着走,就可以避免被传染了。

慢性皮肤病往往伴随瘙痒。虽然这些病本身并不严重,但抓痒会把小病变成大病。抓过痒的手也很容易导致疾病的传染。更糟糕的是抓破皮肤,EEA里可没有抗生素,一旦感染了就很麻烦,甚至可能有生命危险。但痒实在让人难受,不抓不行,这时就需要有更强力的东西——恐惧,来克制抓痒的欲望了,看到那些点点就发抖,看你还抓什么抓?

不过,据说有的密集物体恐惧症患者看到“莲蓬乳”,就想把那些“莲子”一个个抠出来……

嫌疑人2:霉菌

圆点状、色彩鲜明、有立体感、星罗棋布而且大小不一的东西里,有一样是常被我们忽略的,那就是霉菌!至于我们为什么会恐惧霉菌,理由很简单,如果我们对星罗棋布的霉菌看一眼就恶心,就能避免吃进发霉的东西了。

EEA没有冰箱也没有黄连素,识别食物的新鲜程度就非常重要。既然我们已经有嗅觉和味觉把关,来避免吃下腐烂的东西中毒,为什么不在视觉上再加一道关呢?

嫌疑人3:昆虫

“撞乳”之前,我就有过几次密集物体恐惧症发病的经历。一次是看到杨树苗上密密麻麻的蚜虫;一次是看到榆树上密密麻麻的金花虫;一次是看到未知种类植物上密密麻麻的草鞋蚧;还有一次是不知名的虫卵……请注意,这些东西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虫”。

有毒的昆虫比如金花虫、大黄蜂、大桦斑蝶,都会以鲜亮颜色作为警告。毒虫还有另一种警告敌人的方法,那就是集群!毛毛虫、瓢虫、金花虫都喜欢扎堆。鲜艳而有毒的红萤甚至会分泌出信息素,催别人赶紧集合过来。这样可以使自己更C 加醒目,警告效果更佳。C 大多数哺乳动物都是色盲,但我们属于旧大陆灵长类动物(生活在亚、欧、非三洲的猿猴类),能分辨红、绿、蓝三色光。有人认为,色觉能帮助我们和猴子们寻找成熟的果子。

所以我们对颜色鲜艳的东西情有独钟:鲜花、华服、彩虹、宝石、向日葵……这么一来,有毒的昆虫在我们看来很靓丽,数量又大,实尾声:

在是太有诱惑力了!许多原始部落,都把昆虫当作重要的蛋白质来源,可以想象EEA里的人类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对这些密密麻麻、花花绿绿的生物天生就产生恐惧感,就可以省去腹泻各位有密集物体恐惧症的朋友不妨畅想一下,倘若和弄一手怪味的麻烦,所以密集物体恐惧症其实是叫我们避开把那些密集物换作密密麻麻、花花绿绿的钞票呢?

毒虫。不过这也只是一种猜测而已……在原始社会,采集昆虫等食物的工作一般是由女性担当,另友情提示一则:没看过“莲蓬乳”图片的人,也许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女人比男人更怕虫……千万不要去搜!后悔的人千千万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