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睡原来是貉睡之误

时间:2024-12-01 07:35:01

欧阳修《六一诗话》记一趣事:“吕文穆公未第时,薄游一县,胡大监旦方随其父宰是邑,遇吕甚薄。客有誉吕曰:‘吕君工于诗,宜少加礼。’胡问诗之警句,客举一篇,其卒章云‘挑尽寒灯梦不成’,胡笑曰:‘乃是一渴睡汉耳。’吕闻之,甚恨而去。明年,首中甲科,使人寄声语胡曰:‘渴睡汉状元及第矣。’胡答曰:‘待我明年第二人及第,输君一筹。’既而次榜亦中首选。”

北宋名相吕蒙正谥文穆,故称“吕文穆公”;胡旦曾任将作监丞,故称“大监”。“薄游”指为薄薄的俸禄而宦游于外。两人的交往正发生在吕蒙正“薄游”的时期。吕蒙正头一年状元及第,胡旦紧接着第二年也状元及第,真可谓一时佳话。“渴睡汉”从此就成为吕蒙正的谑称。

先辨析一下同义词“瞌睡”。“瞌”从目从盍。“盍”表声兼表意,本义为覆,为合,合目当然就是睡觉了。明代字书《正字通》解释说:“人劳倦,合眼坐睡曰瞌睡。”

而“渴睡”一词,很容易被人误解成非常渴望睡觉,但其实“渴睡”应该写作“貉睡”,是“貉”这种动物要睡觉。“貉”是一种外形像狐狸的哺乳动物,穴居于河谷、山边和田野间,杂食鱼、鼠、蛙、虾、蟹和野果、杂草等,拔去硬毛的貉子皮质地轻软,是珍贵的毛皮。同一山丘上的“貉”叫作“一丘之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这当然是对“貉”这种动物的污蔑。

北宋彭乘所著《墨客挥犀》有一条专记貉的有趣特性:“貉行十数步辄睡,以物击竹,警之乃起,既行复睡,性嗜纸,状如兔,毛质滑腻可爱。”彭乘还信誓旦旦地说:“予元符中,于京师卖药翁处见之。”

李时珍则在《本草纲目》中辨析过“渴睡”这一俗语的误用:“貉生山野间。状如狸,头锐鼻尖,斑色。其毛深厚温滑,可为裘服。与獾同穴而异处,日伏夜出,捕食虫物,出则獾随之。其性好睡,人或蓄之,以竹叩醒,已而复寐。故人好睡者谓之貉睡,俗作渴睡,谬矣。俚人又言其非好睡,乃耳聋也,故见人乃知趋走。”

渴睡原来是貉睡之误

《唐诗画谱》卷一插图『皮日休《闲夜酒醒》』,明代黄凤池辑,集雅斋藏板,日本唐本屋太兵卫宽文十二年(1672)刊本。

这幅图描绘的是皮日休一首五言绝句的诗意,诗曰:“醒来山月高,孤枕群书里。酒渴漫思茶,山童呼不起。”

主人中夜酒醒,于榻上欠身作唤茶状。睡前看的书还摊在枕边。此时栏外山月在天,微有云影。屏风外是湖石美人蕉。榻旁案上有茶炉茶壶茶盏之属。一个童儿在榻下垂头而睡,扇茶炉的芭蕉扇子丢在身旁。诗境画境同样清寂,闲适中略带孤独。童子渴睡,呼唤不起。月在青天水在壶,醒者自醒,睡者自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