弼马温竟然是避马瘟的谐音

时间:2024-12-01 07:26:06

《西游记》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中,太白金星招安美猴王,到了天庭之上,玉皇大帝询问百官哪里有闲缺的官职,武曲星君启奏道:“天宫里各宫各殿,各方各处,都不少官,只是御马监缺个正堂管事。”玉帝传旨道:“就除他做个弼马温罢。”孙悟空就此上任,担任了“弼马温”这个御马监正堂管事之职。

紧接着:“一朝闲暇,众监官都安排酒席,一则与他接风,二则与他贺喜。正在欢饮之间,猴王忽停杯问曰:‘我这弼马温是个甚么官衔?’众曰:‘官名就是此了。’又问:‘此官是个几品?’众道:‘没有品从。’猴王道:‘没品,想是大之极也?’众道:‘不大,不大,只唤做未入流。’猴王道:‘怎么叫做未入流?’众道:‘末等。这样官儿最低最小,只可与他看马。’”这番话惹怒了美猴王,因此反出天宫。

养马、看马之官为什么叫“弼马温”?历朝历代都没有人考证清楚过。原来,古代中国有一个奇特的传说,认为猴子对消除马的瘟疫有特效。这个传说最早的文献记载出自北魏农学家贾思勰《齐民要术》卷六:“常系猕猴于马坊,令马不畏,辟恶、消百病也。”也就是说,孙悟空的“弼马温”一职,其实不过是“避马瘟”的谐音转写而已,玉皇大帝可真够幽默的!

宋、元、明时期,系猴子于马厩的习俗被广泛地传承下来。比如南宋洪迈所著《夷坚三志·辛卷》中有“孟广威猕猴”一条,其中写道:“孟本陕人,好养马,常蓄猕猴于外厩,俗云与马性相宜。”

那么,猴子为什么能够避马的瘟疫呢?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用了一本失传的《马经》,记录了一个耸人听闻的观点:“《马经》言:马厩畜母猴,辟马瘟疫。逐月有天癸流草上,马食之,永无疾病矣。”根据五行理论,“癸(guǐ)”属水,方位在北方,因此《黄帝内经》中称“肾气盛”而“天癸至”,将之视为一种能够促进生殖功能的物质,于是后人就用“天癸”或“癸水”专指女人的月经。《马经》声称母猴的月经流到草料上,马吃了之后就不会生病。

按照李时珍的说法,猴子不仅能避马的瘟疫,还能治疗人类的疾病,《本草纲目》在“猕猴”条下写道:“(猕猴)肉:食之辟瘴疫。”

至于《西游记》中“弼马温”一职,其实明代人早就看穿了吴承恩所玩的文字游戏,谢肇浙在《五杂组·物部一》中写道:“置狙于马厩,令马不疫。《西游记》谓天帝封孙行者为弼马温,盖戏词也。”“狙(jū)”即猕猴。由此可知明代官制中并无“弼马温”一职,乃是“避马瘟”的戏谑谐音,明人早有会心。

马厩养猴实为古代中国的惯例,比如成都市郊曾家包汉墓出土的《纺织酿酒画像石》,画面左上侧有一匹膘肥体壮的骏马,对面马槽旁边的立柱上悬系着一只猴子,屈身向马。这幅画像石说明,早在汉代时马厩里就已经养猴子了。马厩养猴既为惯例,因此南北方言中很多对猴子的有趣称谓都跟马有关,比如北方管猴子叫“马流”,南方管猴子叫“马骝”或“马留”,这些称谓直到现在还在使用。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解释说:“养马者厩中畜之,能辟马病,胡俗称马留云。”根据这种说法,猴子留在马厩中避马瘟,故称“马留”。不过也有学者有不同意见,他们认为这三种称谓跟东汉开国功臣、曾经平定岭南的伏波将军马援有关。

唐代博物学家段成式《酉阳杂俎·境异》载:“马伏波有余兵十家不返,居寿洽县,自相婚姻,有二百户,以其流寓,号马留。衣食与华同。山川移易,铜柱入海,以此民为识耳,亦曰马留。”《新唐书·南蛮列传》继承了这一记载,并进而写道:“隋末孳衍至三百,皆姓马,俗以其寓,故号‘马留人’,与林邑分唐南境。”林邑在今越南中部。北宋学者邵伯温所著《邵氏闻见后录》卷十据此写道:“今世猴为马留,与其人形同耳。”南宋学者赵彦卫所著《云麓漫钞》也记载道:“北人谚语,曰胡孙为马流……交州以其流寓,号曰马流,历年既长,人物与之俱化,语言啁唽,故取譬云。”

也就是说,马援平定岭南之后,余下的兵卒在当地繁衍,渐被同化,长相与热带地区的人相同,而北方人歧视性地称当地人长相好似猢狲,故称“马留”“马流”或“马骝”,“留”“流”“骝”同音异字。南北方都有对对方的歧视性称谓,不足为奇。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玉皇大帝封孙悟空为“弼马温”,其实是人尽其才,再合适不过了。孙悟空如果是只母猴,那就更加严丝合缝了。另外,吴承恩创造性地为孙悟空量身定做这个官职,还有大慈悲的劝谕之意。且看《西游记》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孙悟空从太上老君的丹炉里跳出来后,大闹天宫之前,吴承恩意味深长地加进了三首诗,第三首诗曰:“猿猴道体配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大圣齐天非假论,官封弼马是知音。马猿合作心和意,紧缚牢拴莫外寻。万相归真从一理,如来同契住双林。”

在这首如同参禅的诗中,不仅直言“官封弼马是知音”,而且吟诵的“马猿合作心和意”不就是“心猿意马”这个成语吗?“心猿”之所以能够跟“意马”组合在一起,当然是因为马厩里拴着猴子!果然,吴承恩最终让孙悟空抑制住了心猿意马,从而陪伴唐三藏西天取经,修成正果。

弼马温竟然是避马瘟的谐音

《通俗西游记玄奘三藏孙悟空》(『通俗西遊記玄奘三蔵孫悟空』),月冈芳年绘,1865年。

《西游记》在日本是《三国演义》之外流传最广的中国故事,孙悟空更是日本很多经典形象的源头。《西游记》于江户时代被译介到日本,浮世绘师为之绘制了许多精美插图,葛饰北斋、月冈芳年等名家都曾画过《西游记》。

月冈芳年生活于江户时代末期,他笔下的《通俗西游记》绘制较晚,人物造型与环境渲染都明显脱离了中国绣像本的影响,画风厚重,设色强烈,有浓郁日本风情。这一幅描绘的是跳脱不羁的孙悟空被戴上“紧箍儿”,不得不向唐三藏俯首称服的画面。从此,这只猴子再不能任性妄为,光抑制心猿意马还不算,要从肉体和行为上作有形的束缚,直到这规则内化为驯服的精神。

孙悟空形象可选的众多,之所以选这幅是这一幕实在令人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