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就是鼠,为什么要在前面加上一个“老”,称之为“老鼠”呢?北宋学者陆佃在《埤雅》一解释说:“鼠类最寿,俗谓之老鼠是也,若老鹳、老鸱、老乌之类,以老称,亦如此。”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也在《本草纲目》中写道:“其寿最长,故俗称老鼠。”东晋道教学者葛洪甚至在《抱朴子·对俗》篇中声称:“鼠寿三百岁,满百岁则色白,善凭人而卜,名曰仲,能知一年中吉凶及千里外事。”北宋大型类书《太平御览》引东晋郭璞《玄中记》云:“百岁鼠化为神。”“百岁之鼠,化为蝙蝠。”
这当然是古人的错误认识,鼠的平均寿命在两年左右,远远称不上长寿。古代中国人几乎将所有的动物都加以神化,鼠也不例外。
“老鼠”的称谓既明,那么鼠为何又俗称“耗子”呢?各种辞典都语焉不详,仅仅归结为某地方言。这是一个误解,其得名由来其实很清楚。
老鼠跟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配对为子鼠,这是“耗子”称谓中“子”的来源。
鼠是人类非常厌恶的动物,竟然排在十二生肖之首,原因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鼠夜半时分出来活动,夜半象征着天地混沌,鼠咬天开,因此子属鼠。明人李长卿所著《松霞馆赘言》持这一观点:“然子何以属鼠也?曰:天开于子,不耗则其气不开。鼠,耗虫也,于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属鼠。”另一种说法是将十二种动物分为阴阳两类,阴阳按照动物脚趾头的奇偶数排定,动物前后左右脚趾头的数目都是相同的,只有鼠例外。明代学者郎瑛所著《七修类稿》有“十二生肖”一条,其中说:“子虽属阳,上四刻乃昨夜之阴,下四刻今日之阳,鼠前足四爪,象阴,后足五爪,象阳故也。”鼠前足四爪,偶数为阴;后足五爪,奇数为阳。子时前半部分是昨夜之阴,后半部分是今日之阳,所以正好用鼠来象征“子”。
相较而言,还是李长卿的说法更有说服力。
“耗子”之“子”即为“子鼠”之“子”;而“耗”则指古代征收钱粮时,官府以损耗为名,在应交的钱粮之外强行摊派的附加部分,即俗称的苛捐杂税。
据《梁书·张率传》载:“率嗜酒,事事宽恕,于家务尤忘怀。在新安,遣家僮载米三千石还吴宅,既至,遂耗太半。率问其故,答曰:‘雀鼠耗也。’率笑而言曰:‘壮哉雀鼠。’竟不研问。”
南朝梁的新安太守张率性情宽厚,有一次派遣家僮给吴郡家中送去三千石米,到了家一称,竟然少了一多半!张率询问家僮为什么少了这么多,家僮回答道:“雀鼠耗也。”张率闻言大笑道:“壮哉雀鼠!”这些鸟雀和老鼠也太厉害了,居然消耗了一千多石米!
两宋间学者叶梦得所著《石林燕语》卷三记载了一则后唐明宗的故事:“后唐明宗尝入仓观受纳,主吏惧责其多取,乃故为轻量。明宗曰:‘仓廪宿藏,动经数岁,若取之如此,后岂免销折乎?’吏因诉曰:‘自来主藏者,所以至破家竭产以偿欠,正为是。’明宗恻然,乃诏‘自今石取二升为雀鼠耗’,至今行之,所谓‘加耗者’是也。”
后唐皇帝李嗣源有一次进粮仓察看入粮的情况,主吏故意量重为轻。考虑到藏粮的损耗,李嗣源动了恻隐之心,遂下诏:每石(dàn,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多收两升作为“雀鼠耗”。针对这通诏书,叶梦得评价道:“明宗知恤吏矣,不知反堕其计中,遂为民害。”李嗣源不知道主吏是在欺瞒,本为怜恤主管粮仓的官吏,没想到反而害了百姓,因为这两升“雀鼠耗”仍然要从百姓身上出。
叶梦得又记载了宋代的藏粮情形:“近世立‘盘量出剩法’,本防吏奸,而州县贪暴者因以敛民,至于倍蓰。以其正数上供及应监司之求,而留出剩以自给,监司知之亦不问,‘加耗’又不足言也。”
百姓向官府纳粮,超出规定多交一定的数量,称为“出剩”。名义上是为防备消耗,但州县却将“出剩”的部分留用,不上缴朝廷。五倍为“蓰(xǐ)”,州县竟至于强迫百姓多交五倍的“雀鼠耗”!李嗣源首创的每石加收两升的“加耗”之举遂成为祸害百姓的恶政。
“耗子”这个称谓中的“耗”即由“雀鼠耗”而来,也正是李长卿所谓的“耗虫”。大约从明清时期开始,民间出于对苛捐杂税的痛恨,而把“耗虫”之“耗”和“子鼠”之“子”组合在一起,称老鼠为“耗子”,希望它们嘴下留情,不要“耗”得太多,以免“雀鼠耗”全都转嫁到百姓头上。
可以作为佐证的是,道教中有一颗大耗星,主破财,因此古代民间在每年的正月二十五日都要祭祀大耗星君,祈求它不要使粮仓中的存粮损耗过多,这个节日叫“填仓节”。
大耗星君是仓神的配神,据清人韶公所著《燕京旧俗志·岁令篇》载:“相传仓神为西汉开国元勋韩信,俗称之曰韩王爷,不知何所根据而然。其神像系一青年英俊者,王盔龙袍,颇具一种雍容华贵之像。神前旗伞执事等类甚多,据传,非生封王爵者不能有此。尚有配享之神四尊:一老者,两壮者,据称为掌管升斗之神;另有一面目狞恶者,则系为流年星宿中之大耗星君,所以配享此君者,系传掌管仓中之耗子起见。”由此可知,大耗星君的职责是掌管粮仓中的耗子,因此人们才把它作为仓神的配神来祭祀。
《农书》之《农器图谱》集之十插图『谷仓』,元代王祯编撰,明嘉靖九年(1530)山东布政司刊本。
《农书》是一部农学著作,内容涵盖传统农业各个方面,图文并重,开创了综合性农书附载农器图说的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
王祯(1271-1368),字伯善,元代东平(今山东东平)人,中国古代农学、农业机械学家,此书大约在公元1300年著成。上图描绘了当时谷仓(官仓)的建制,以及百姓挑担纳粮的情景。元在宋后,图示所依据的应是宋代形制。也提到了纳粮时之“加耗”。最左拄杖站立者应为仓官,正在指点监督粮食入仓。韩信当仓官时,也曾作此情状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