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乱点鸳鸯”“乱点鸳鸯谱”,这个“乱”字今天的理解是胡乱,胡乱配合姻缘叫“乱点鸳鸯”,因此这两句俗语是地地道道的贬义。岂知这两句俗语古时候的含义竟然完全相反,非但不是贬义,而且是地地道道的褒义!
明末文学家冯梦龙所著《醒世恒言》中有《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一篇故事,最为形象地描述了“乱点鸳鸯谱”这句俗语的本义。此处单录下乔太守“乱点”的一段判词:“夺人妇人亦夺其妇,两家恩怨,总息风波;独乐乐不若与人乐,三对夫妻,各谐鱼水。人虽兑换,十六两原只一斤;亲是交门,五百年决非错配。以爱及爱,伊父母自作冰人;非亲是亲,我官府权为月老。已经明断,各赴良期。”
这桩案子判决后各方的反应是:“众人无不心服,各各叩头称谢。”“此事闹动了杭州府,都说好个行方便的太守,人人诵德,个个称贤。”冯梦龙还在文末赞扬道:“又有一诗,单夸乔太守此事断得甚好:鸳鸯错配本前缘,全赖风流太守贤。锦被一床遮尽丑,乔公不枉叫青天。”由此可见,乔太守并非胡乱配合姻缘,而是针对三对夫妻进行“错配”,交错配合。因此,“乱点”的“乱”字就不是胡乱的意思,而是交错之意。“乱点鸳鸯”或“乱点鸳鸯谱”,即交错配合夫妻之意。
清初文学家褚人获所著《隋唐演义》第六十三回“王世充忘恩复叛 秦怀玉剪寇建功”,开篇一段话仍用本义:“当时唐帝叫它监弄这几个附宫妃子来,原打帐要自己受用,只因窦后一言,便成就了几对夫妇,省了多少精神。若是萧后,就要逢迎上意,成君之过。唐帝乱点鸳鸯的,把几个女子赐与众臣配偶,不但男女称意,感戴皇恩,即唐帝亦觉处分得畅快,进宫来述与诸妃听。”这哪里有批评的意思?分明被“乱点”、被“错配”的众人感恩戴德。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已经不理解“乱点”乃是交错配合之意,望文生义,以至于将“乱点”误解为胡乱配合,好端端一个褒义词硬生生给变成了贬义词,实在令人浩叹!
《醒世恒言》卷八插图『鸳鸯错配本前缘』,明代冯梦龙编,可一居士评,明末金阊叶敬池刊本。
刘家公子刘璞得了寒症,刘家人想借婚事冲喜,孙寡妇不忿,把儿子孙玉郎假扮成女儿嫁到刘家,刘妈妈偏叫女儿刘慧娘前来陪伴,孤男寡女共睡一床,虽然二人各自有婚约,终究把持不住。图中所绘,正是假凤虚凰暗室生情你侬我侬一幕,门口有人窥探,眼看私情要败露,不禁让人替他们捏一把汗。应了乔太守判言中所谓“移干柴近烈火,无怪其燃”,又谓“相悦为婚,礼以义起”,这位太守通达幽默,实是一位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