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星期”一词,仅仅是计算每周日子的单位。星期制最早由古巴比伦人创制,后来传入世界各地,成为今天通用的时间单位。古代中国以日、月、火、水、木、金、土七曜计日,这种计日方法后来传入日本,日本和韩国至今还在使用,而中国早在清末就已经开始使用星期制了。
鲜为人知的是,“星期”一词属于旧词新义,最初的时候指婚期,而且特指牵牛、织女的婚期。牵牛、织女的故事春秋时期已经出现,南北朝时期正式定型为今天人们耳熟能详的面貌。
七月七日为牵牛和织女二星神相会之日,因此唐代诗人王勃在《七夕赋》中吟咏道:“佇灵匹于星期,眷神姿于月夕。”“灵匹”乃神仙配偶,特指牵牛、织女二星;“月夕”指七月七日这一天的月夜;而此处的“星期”,“星”指牵牛、织女二星,“期”是相会,“星期”即牵牛、织女二星神相会。
这就是“星期”一词的本义。清人朱昂《菩萨蛮》有“银河光隐隐,料是星期近”的词句,正是描述牵牛和织女在银河相会的情景。明清儿童启蒙读物《幼学琼林》告诉孩子们:“成婚之日曰星期。”从牵牛、织女一年一相会引申为男女成婚之日。
明代剧作家汪廷讷所作《种玉记》,在“梦俊”一出中,老旦梦到一位年少郎君做自己的女婿,告知小旦,小旦说自己也有此梦,老旦于是说道:“有这等异事?年少,梦中恍惚相逢,想是星期将到。若果应梦中所遇,不但你遂终身之托,得才郎我也白头相靠。”“星期将到”正是形容女儿成婚之日将到。
“星期”,一个浪漫的爱情期许,一个欢欣的婚姻保障,如今只成了干巴巴的“星期几”的计日符号,可发一叹!
《月百姿银河月》(『月百姿銀河月』),月冈芳年绘,1886年。
《月百姿》是一部以月亮为主题的大型锦绘合集。这一幅《银河月》取材于中国牛郎织女的传说。蓝色夜空,淡黄弦月,宁静清凉,正是七夕。牛郎倚牛,一脸凝重,织女衣衫飘举,以袖掩口。二人面色含悲,似正越过银河,腾云靠近,又似“星期”结束,无奈分别。金风玉露一相逢,果然胜却人间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