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姑六婆为什么是蔑称

时间:2024-06-28 01:08:01

俗语中把不务正业的妇女称作“三姑六婆”,“姑”和“婆”本来是亲属之间的正常称谓,为什么在这个俗语中会含有贬义成分呢?“三姑”是哪“三姑”?“六婆”又是哪“六婆”呢?是虚指还是实指?相信很多人都不清楚。

“三姑六婆”乃实指,出自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一书:“三姑者:尼姑、道姑、卦姑也;六婆者: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也。”以下详细解释“三姑六婆”的来历和各自的职责范畴。

尼姑是中国民间对女性佛教徒的俗称,佛教教义中并没有这个称谓,正式的称谓是比丘尼,指已经受了具足戒这种佛教戒律的女性修行者,未受具足戒的女性修行者称为沙弥尼。据清代学者梁绍壬所著《两般秋雨庵随笔》载:“汉刘峻女出家,乃尼姑之始,而尚未立名。东晋妇人 阿藩习西域之教,始有尼姑之称。”

道姑即女道士,卦姑是以占卜、算命为生的女人。古代社会是男权社会,按照传统观点,女人足不出户方为守妇道,而尼姑和道姑出家修行,卦姑行走江湖,向来被人视作异类。宋元以来,市民阶层兴起,粗俗文化大行其道,尼姑、道姑和卦姑更是成了男人们攻击、诬蔑的对象。明代著名的话本小说《三言二拍》中就有大量的描写尼姑、道姑“淫行”的故事,因此尼姑、道姑和卦姑方才稳居“三姑六婆”的前三名。

牙婆是指以介绍人口买卖为业而从中取利的妇女,买卖经纪人和中介称“牙”;媒婆自不必说,谁都知道是干什么的;师婆即巫婆;虔婆指妓院的鸨母;药婆指女巫医;稳婆是接生婆。“六婆”本非不良分子,不过由于她们见多识广,又能深入良家妇女的家庭,为了牟利,常常采用欺诈手段行骗,久而久之就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三姑六婆”因此也成了一个蔑称。陶宗仪就评论道:“人家有一于此,而不致奸盗者,几希矣。若能谨而远之,如避蛇蝎,庶乎净宅之法。”

清人李汝珍的小说《镜花缘》中则描写得更加形象:“吾闻贵地有三姑六婆,一经招引入门,妇女无知,往往为其所害,或哄骗银钱,或拐带衣物。”这当然是一种偏见,不过也是当时存在的一种真实现象。

三姑六婆为什么是蔑称

《人间万事爱妇美八卦意利质请之归帆》(『人間万事愛婦美八卦意利質請の帰帆』),歌川国芳绘,约1849-1850年。

“质请”的意思是归还欠款,把抵押的物品赎回。画面描绘了典当之物回家的喜悦。

这是一组八幅系列版画中的一幅,这组画以“近江八景”为题,却不描绘风景,而是解释了八种卦意,这一幅释“利”(离)卦,大概预示着重新获得失去之物,非常好的意思。画中女子虽然不是三姑六婆中的“卦姑”,但从其服饰姿态来看,也并非闺秀或艺伎,而是一副有技艺傍身的“职人”模样,手持烟管,身上穿的“半缠”(短上衣)上绣(或染)有歌川国芳的画号“一勇斋”字样,显示出绘师对画中人的喜爱。歌川国芳出身染坊家庭,对江户市井劳作女子充满亲切感,所以这幅画与“三姑六婆”一词所暗含的贬低、敌视有职业女性的男性视角大异其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