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对风险时,大多数人都无法保持绝对理性。千万年来的进化已经形成人类特有的决策风格,我们总是会在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做出决定——这一策略在史前时代对人类极其重要,但在现代社会却会让你犯下错误。
真正的事实与你感受到的“事实”
大多数情况下,只要掌握足够的信息,我们都能对风险做出精确的判断——保险公司就是这么做的。但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感性的一面,我们对于面前的风险会有不同的感受。很多因素会影响我们对于风险的感受,比如说:
这些思维误区非常普遍,经常会在无意识间影响我们的思维,所以大多数人对风险的感知其实都是错位的。打个比方,虽然统计数据表明,食物中毒或车祸导致死亡的数量要远大于坠机事件或恐怖分子袭击,但我们对后者的恐惧要明显大于前者。事实上,飞机很少失事,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不会遭遇恐怖分子,但我们对这类事件敏感度极高,好像它们随时都会发生。想想看,这是为什么呢?
增加客观性
只要意识到自己的思维有可能与现实存在偏差,我们就能有效避免很多思维陷阱。
下次感觉自己过于保守时,不妨对照检查一下上表左栏的条目,然后仔细反思一下自己的思考是否理性。同样,一旦感觉自己有可能过于冒险,就对照上表右栏检查一下,以免自己过于低估风险。
风险Vs.收益
在面对风险时,我们的另一个思维误区是错判损失和收益。
简单来说,就是侥幸心理在作祟——如果我们面对两种选择,一种是很小但很确定的损失,另一种是很大但不确定的损失,我们通常会选择后者。
但在面对收益时,我们却通常会选择不大但确定的收益,而不会选择那些很大但不确定的收益。
这种心思虽然看起来很不合逻辑,但道理却非常简单,它主要来自两种常见的思维习惯。
一个是“乐观偏见”(optimism bias),我们倾向于相信会比别人更幸运,而且我们会觉得当前此刻的收益要大于未来的收益,俗话说,“宁取眼前一棵葱,不恋秋后一担粮。”
相对风险Vs.绝对风险
还有一种会让我们在面对风险时失去理性的因素是——参照系错误。
打个比方,检测表明,某种新药的副作用是其他同类药物的三倍。于是你得出结论:此药有风险,不可服用。但这只是相对而言。事实上,即便增加到三倍,其副作用仍然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如果该药物之前的副作用指数仅为0.5%,那么即便增加到3倍,其副作用指数也只有1.5%。如果以之前的指数为参照点,那副作用确实增加了200%,但事实上,其副作用指数只是增加1%罢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累积性风险Vs.一次性风险
除了相对风险和绝对风险以外,你还需要记住可能的风险累积效应。实验表明,当一个人长时间从事低风险活动时,他所面对的风险实际上会放大很多倍——此时他甚至比从事一次高风险活动还要危险。打个比方,从长期来看,抽烟比蹦极的危险还大。
尤其要注意那些偶尔一次看起来问题不大,但多次累积起来就会造成巨大风险的活动,这种活动的危险性往往被人低估,所以也就变得更加危险。
宿命还是运气?
几十万年的进化之后,人类大脑已经变得非常善于总结规律了。这对我们的祖先非常重要,因为善于总结规律,他们才能从一堆粪便当中发现老虎就在不远处,从而有效回避风险。
但时至今日,这种思维方式经常会让我们“发现”一些实际上并不存在的规律,以至错失很多机会。
打个比方,赌徒们经常会把自己的输赢归结为某个特殊因素,或者试图从一堆毫不相干的事情中找到联系,从而给自己发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心理暗示,甚至以此决定自己的行为。
虽然听起来可笑,但其实大多数人都有这种思维误区,在后面的内容中,我们将讨论如何避免这些思维误区。
判断来自经验,而经验则来自于糟糕的判断。
——西蒙·玻利瓦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