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总是坏的,快乐总是好的

时间:2023-11-21 21:19:03

琼·格鲁伯(June Gruber):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波德分校心理学助理教授,积极情感和精神病理学实验室主任。

悲伤总是坏的,快乐总是好的

在情绪及其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中,有一种观点已经过时并且应该被淘汰了。那就是:类似悲伤、恐惧等消极情绪是不好的,是不利于我们的心理幸福感的,而像幸福、快乐这样的积极情绪,是好的,是对我们有利的。这种价值判断可以理解为,在情感科学框架中,对于情绪的评价依赖于,这种情绪对于一个人起到的是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鉴于对人类情绪的科学研究在不断进步,我认为类似“悲伤是不好的情绪”或“幸福是好的情绪”这样的观点必须淘汰。

我们先来谈一谈消极情绪。早期的享乐主义理论对幸福的定义就是指负面情绪相对减少。像认知行为疗法这类以经验为基础的治疗方法,也是侧重于将减少负面情绪作为强化幸福感的一部分。但是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工作都表明,消极情绪对我们的心理幸福感也是至关重要的。这里有三个例子。

(1)从进化论的观点来看,消极情绪通过向我们提供重要线索,这些线索是具有威胁性的或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不健康的关系或危险情况等),帮助我们在进化过程中生存下来。

(2)消极情绪能使我们更加专注:可以让我们减少固定思维模式,形成关注细节的分析性思维,增强视觉记忆,增强我们在完成具有挑战性任务时的持久性。

(3)试图抑制消极情绪,拒绝接受和欣赏它,反而会适得其反,越是抑制就越会增强痛苦感,而且还会加剧药物滥用、暴饮暴食的临床症状,甚至会使当事人产生自杀的想法。

其实消极情绪对我们来说并没有那么糟糕。而且,缺少了消极情绪,将更难进行心理调节。

积极情绪是能够激励我们产生追求目标行为的愉快或积极的情绪。长期以来,传统的科学研究都聚焦于积极情绪的好处:在认知收获方面,可以增强创造力;在社会效益方面,可以增强友好关系以及亲社会行为;在生理健康方面,可以增强心血管健康状况。这些研究工作促生了一类假设,就是积极情绪应该被持续最大化,应该继续推动其分支学科的诞生,并使其受到大众的关注。但有越来越多的研究都对“积极情绪是好的”这一观点提出了如下反对意见:

◎积极情绪助长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包括自私、固定思维、欺骗以及不诚实,并在某些情况下引发同理心泛滥。

◎积极情绪与注意力分散和注重细节的工作能力受损有较大关系。

◎因为积极情绪能够减少压抑感,所以与冒险和死亡率的升高也有关系。

事实上,积极的情绪并不总是有利的,有时对我们的幸福感甚至生存造成阻碍。效价不是价值,我们不能基于积极或消极的效价来推断情绪的价值,情绪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仅仅通过分为消极情绪或积极情绪就评价情绪的好坏是不合理的。相反,我们必须基于价值的决定因素细化情感功能。所以,新的研究重点是变量。要根据情景进行判断,某种情绪的展开是帮助还是阻碍了个人目标的实现,哪种情绪管理策略(是重新评估还是转移目标)最适合当时的情况。此外,一个人的有较好的心理灵活性也能帮助其取得更好的效果。

心理幸福感不是由某一类情绪决定的,而是由包括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在内的多种情绪共同决定的。一种情绪是“好”是“坏”与情绪本身并没有特别的关系,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控制生活中各类情绪的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