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立的两面不可能都对

时间:2024-06-27 14:35:07

Eldar Shafr--埃尔德·沙菲尔: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研究领域涉及认知科学、判断与决策、行为经济学等。:合著有《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对立的两面不可能都对

英国名厨赫斯顿·布卢门撒尔(Heston Blumenthal)创作了一款极具创意的饮品,名曰“冰火茶”。将一份调好的糖浆放在一个有分隔的玻璃杯中,然后从一边倒入热茶,从另一边倒入冰茶。由于两种液体的黏稠度不同,将中间的分隔板抽走之后,冰茶与热茶仍然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分离的状态。这样一来,幸运的就餐者就可以同时喝到冰茶与热茶两种不同的口感。当你品尝这款饮品时,讨论它是冰茶还是热茶没有意义。你需要做的只是做出选择,是从冰茶的一边开始喝还是从热茶的一边开始喝?但无论怎样选择,这一杯茶都有两种感觉。

世界上大多数的科学(当然主要是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比起我们一直以来的认知,它们更像是那杯“冰火茶”。

比如说,我们通常认为,快乐和悲伤是两种对立的状态,所以应该相互排斥。但是最近关于情绪的研究表明,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不应该被认为是对立的,事实上,快乐和悲伤可以同时发生。通过调查发现,那些观看过某些电影或经历过“毕业季”的人,他们能同时深刻地感受到快乐和悲伤两种情绪。我们的情绪体验更像是“冰火茶”:可以同时容纳冷热两种状态。

这样的观点同样适用于“善与恶”。“冰火茶”从冷的一边开始喝还是从热的一边开始喝,真正品尝过就会知道,这微小的顺序差别实际上会产生很大不同。在经典的“好撒玛利亚人实验”中,约翰·达利(John Darley)和丹尼尔·巴特森(Daniel Batson)招募神学院学生,针对好撒玛利亚人的寓言进行布道。其中有一半的学生被告知,他们赶往布道地点的时间很充裕,而另一半学生被告知时间非常紧迫。在他们去布道的途中,所有参与者都会遇到一名因受伤而倒在路上的人,这个人看上去需要帮助。大多数时间充裕的学生会停下来帮助这个受伤的人,但只有10%要迟到的学生会停下来施予援手,而其他人会继续赶路,不帮助受伤的人。尽管他们都受过道德教育,也学习过《圣经》,然而“时间约束”竟成了神学院学生是否愿意停下来救人于危难的决定性因素。就像那杯概念性的茶一样,每个神学院的学生都有慈悲和冷漠的两面,而究竟会表现出哪一面,则受当时情境的影响。

另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人物是约翰·拉贝(John Rabe),他被称为“活菩萨”,是一位光头、戴眼镜的德国工程师。在日本占领南京期间,他组织建立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成为当时南京的安全区域,挽救了成千上万中国人的生命。而另一方面,拉贝又是当时南京地区纳粹党的领袖。1938年,他曾向世人宣布自己百分百地支持德国的政治制度。

正如摩尼教的观点所表达的那样,从本质上来讲,这种对立并不是永远只能二选一。如果你相信人总是善良的或总是邪恶的,如果你认为玻璃杯里只能装冷水或是热水,那你就错了。你会这样想,是因为自己没真正喝过“冰火茶”,所以对人性的理解太过天真。但是,只要你的观点不极端,只要你认识到冷热共存的可能性,那么在很多情况下并不需要刻意选择,善恶、好坏、冷热等看似对立的性质,其实一直都是共存的。

就我个人的一点了解,物理学家会质疑波与物质之间的差别,生物学家拒绝在先天与后天之间做出选择。而从我所擅长的社会科学领域来看,关于人是否理性以及是否自私的问题,也一直存在激烈的争论。各方观点都有令人信服的研究作为支持。人们可以是冷漠的、精明的、自私的和一丝不苟的,也可以是热情的、糊涂的、无私的、情绪化的和带有偏见的。但事实上,这些相互矛盾的特质可以同时存在,人类可以在同一时间展现出这些相互矛盾的特质。一个人可以既是刻板的天气预报员,又是过度自信的投资者;既是冷酷无情的统治者,又是可爱的宠物主人;既是富有同情心的朋友,又是冷漠的父母。关于在苛刻条件下决策的研究发现,人们对当下关注的问题所表现出的态度是深思熟虑、认真严谨,但是当提到注意力以外的事情时,他们就会表现得粗心大意、漠不关心,哪怕这些问题与他们自身密切相关或更加重要。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有很多聪明人做了愚蠢的事,也有很多好人做了坏事。那我们究竟是无私的还是自私的?是聪明的还是愚蠢的?是善良的还是邪恶的呢?其实就像“冰火茶”一样,总有一些特质是共存的,会表现出哪一种特质,就取决于你从玻璃杯的哪一侧开始喝。

注:本文作者埃尔德·沙菲尔的《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已由湛庐文化策划,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