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即大脑

时间:2024-06-27 13:17:05

塔尼亚·伦布罗佐(Tania Lombrozo):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认知心理学副教授。

思维即大脑

其实,二元论很早就存在,有笛卡尔提出的非物质思维和物质身体,莱布尼茨(Leibniz)区分的精神和物质领域。但二元论面临的挑战在于解释思维和身体如何相互作用。思维发出伸手指的信号,于是身体照做了,而身体碰到尖锐的东西时,思维也会感受到。

当然,现在我们知道思维和大脑是紧密相连的。脑部受损会影响人的知觉体验、认知能力和性格特点,而脑化学变化也会产生相同的作用。“精神实体”并不存在于人类进化史中的某些系统进化分支,也不存在于个体发育中(我们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形成了非物质思维)。安布罗斯·比尔斯(Ambrose Bierce)曾在他的《魔鬼词典》(The Devil’s Dictionary)中把思维形容成“大脑分泌的一种神秘物质”,而我们已经完全摒弃了这种观点。

事实上,思维似乎就是大脑,或者,可以引用马文·明斯基的话:“思维即大脑运转的产物。”如果我们想要了解思维,就应该在神经科学和大脑中寻找答案。

或者,可以不必这么做。

我们满怀热情寻找二元论的科学替代物,但其中一些人过于偏激,直接采用了还原论。了解思维并不仅在于掌握大脑知识,那么在于什么呢?关于“思维=大脑”这一公式的其他多种替代物似乎有悖常理或有点吓人。有人认为,思维可以脱离大脑而直接控制身体,甚至环境的某些部分,或认为思维不受物理定律支配。

那么还有其他选择吗?确实有。由于思维和大脑都是相当抽象的东西(可以这么说),举个更具体和有趣的例子比较好,比如烘焙。

在烘焙这件事上,我反对还原论。这并不是指“蛋糕实体”从实质上有别于面粉、糖和发酵工序,也不是说蛋糕有某些神奇的抽象特质(尽管一些上等品可能有)。烘焙反还原论原则来源于我们希望“烘焙理论”所提供的东西受到的争议较少。我们想知道为什么有些蛋糕做出来比较好,将来可以继续使用这种方法。是更换原料还是少搅拌会儿面糊呢?

回答这些问题可以求助于化学和物理学。但是,根据分子和原子形成的烘焙理论不会那么有用。作为面包师,我们想知道,例如搅拌和面糊稀稠的联系,而不是动能与蛋白质水合作用的关系。可调变量之间的关系和我们关注的成果恰巧都由化学和物理学控制,但采用“蛋糕还原论”,并用蛋糕成分间的物理和化学作用来替代烘焙中的学问,这两者都是不对的。

当然,你可以对烘焙不感兴趣,因而否定我提出的和物理化学有关的烘焙理论基础。但是如果你对如何解释、预测及控制烘焙食品的质量感兴趣,你就需要一个烘焙理论。

现在我们回到思维的问题。大多数人对思维理论感兴趣是因为我们想要解释、预测及控制自己的行为、精神状态和体验等。假设心理现象可以在大脑中按规律形成,就像蛋糕的特性由原料相互作用按一定方式产生一样,那么了解大脑的用处就非常大。但是,如果我们想知道,比如怎么通过影响思维而产生特定行为,那仅在大脑层面找答案并不明智。

以上观点在许多哲学家看来并不新鲜,却值得重复强调。为了实现科学合法性(行为主义和神经科学某些通俗表现中的趋势)而抵制思维是不必要的,也不符合科学心理学目标。幸运的是,了解思维和了解大脑不同,我们可以在保留科学严谨性的同时了解思维和大脑,或者我们可以自己做蛋糕自己吃,从而得出另一个烘焙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