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他主义

时间:2023-11-21 15:59:04

陶·诺瑞钱德(Tor N?rretranders):科普作家、咨询顾问、演说家,著有《慷慨的男人:怎样帮助其他人是你能做的最性感的事》(The Generous Man:How Helping Others Is the Sexiest Thing You Can Do)。

利他主义

利他主义的概念现在应该被淘汰了。这里指的并不是帮助别人或者为别人做好事的现象应该消失。相反,现代对于动物和人类社会的认识,越来越看重个体之间的联系。要淘汰的是利他主义概念背后的基本观点,即帮助自己与帮助他人之间存在利益冲突。

“利他主义”一词于19世纪50年代由法国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mte)首次提出,意思是为其他人做事情,而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所以是跟利己主义或者自私相对的概念。这一观点认为人类(包括动物)都是被自私和利己主义所支配的,因此需要一个概念来解释,为什么有的时候人们会无私地善待他人。

但事实正好相反:人类彼此之间联系紧密,多数行为都是相互的,对双方有利的(或者是对双方都不利的,比如憎恨)。其出发点既不是利己,也不是利他,而是由于相互联系的状态。当其他人都不开心的时候,其实你也不会开心。或者如果你不开心,也同样会影响别人。

行为科学和神经生物学都表明,人类之间是紧密联系的。模仿、情绪感染、同感、同情、怜悯、亲社会行为等现象在人类和动物中都是明确存在的。其他人的幸福感对我们产生影响的方式,比我们通常认为的要多。因此有一个简单的规则:当你觉得幸福,所有人都会感觉更好,当其他人都是幸福的,你也会感觉更好。

这种相互关联的状态确实是存在的。而利己主义和其反义词利他主义都是二阶概念——是投影,甚至是错觉。这一规则在直接心理层面同样适用:如果帮助他人给你带来实验经济学所说的“温情效应”,那么帮助他人不是也正符合你的利益吗?这样一来,你不是也在帮助自己吗?对其他人好,其实就是对自己好。

类似地,如果你慷慨地为他人谋福利的时候,自我感觉更好,还能带来更多收入——就像在我的祖国丹麦那样的福利社会中,平等和共享带来财富,只想着自己,不送别人礼物,不激税,毫无慷慨精神的人,只是初级的利己者。真正的利己者是会分享的。

利他者并不是完全无私的,而是明智的。帮助他人其实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我们不需要一个概念来解释这种行为。因此奥古斯特·孔德的说法现在应该被淘汰了。我们只需要互相帮助就可以了,不需要考虑为什么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