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斯·胡德(Bruce Hood):英国布里斯托大学认知发展中心主任,著有《自我幻觉》(The Self Illusion)。
如果有人张罗着抛弃“自由意志的自我”(free willing self)这个概念,听起来似乎有些画蛇添足,因为它不是个科学概念,也因为它不是第一次被以缺乏实证的理由被搁置了。自我没必要再去发现了,我们大多数人对它都有一个默认的假设,所以也不见得非要有什么科学研究方法才能揭开自我的盖子。质疑自我这个概念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同样是由于缺乏实证,从20世纪50年代的认知革命以来,弗洛伊德的无意识自我(unconscious ego)就已经被抛弃了。
然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在近期,自我的概念,或者是具有自由意志的实体的概念,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决策论的研究中,都快泛滥成灾了。而在认知神经科学中,它又重出江湖,以解释器的面目出现,目的是为了整合不同的神经基质所产生的并行信息流。尽管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在讨论多个并行过程的涌现型输出时采用的权宜之计,可那些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们还是从心底里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冥冥之中,一定有一个决策者,一个参与者,一个起源点。
我们知道,自我是被构建出来的,原因很简单:可以轻易地摧毁自我的东西有很多,无论是伤害、疾病还是毒品。自我,必须体现出一个并行系统综合集成其输入、输出和从内部涌现出来的所有特质。自我,是一个错觉,虽然感觉如此真实,但内心的体验并不是外部的表象。这点同样适用于自由意志。我们可以体验到决策的痛苦,但并不存在一个所罗门王似的自由意志在我们的脑海中权衡利弊,否则在逻辑上我们将陷入无限回归的泥坑(所罗门王的脑海里又是谁呢?等等)。所有的选择、决定都取决于当时的情景体验,并没有一种自由意志来挑选哪些体验是用来促成我们的决定的。
我们需要这么在意自我这个概念吗?毕竟,试图抛弃自我的确是很有挑战性的一件事,而且不合常规。我们感知自我,唤起自我,谈论自我,并信手将其与各种现象关联起来。当我们研究解释人类行为的时候,只要默认自我的存在,就可以在思想和行为之间的因果链上打一个休止符,不必深究,多么容易!但值得注意的是,将同样的方法用在动物身上时,却被指责为拟人论!
抛弃自由意志的自我这个概念吧!我们将不得不背水一战,重新审视思想和行为背后到底有哪些因素,以及它们之间是如何彼此互动、均衡、取代和抵消的。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开始理解人是怎样运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