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缪尔·阿贝斯曼(Samuel Arbesman):复杂系统科学家;考夫曼基金会资深学者;哈佛大学定量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失实》(The Half-Life of Facts)
我思考这些会思考的机器时,总会好奇它们是如何实现这一能力的。但更让我好奇的是,人类社会的整体将以何种态度对待它们。举个例子,如果它们没能表现出令我们信服的自我意识或知觉的迹象,那它们就只是天资聪颖但“人性挂科”的学童。
但假设这些思维机器达到了人类的智力水平甚至超越了人类,又当如何?假设它们在人类不熟悉的思维方式上超越了人类,又会如何?这并非空穴来风,现在的计算机已经在我们的诸多短板上达到了优秀水准:无论在短期记忆还是长期记忆上它们都更胜我们一筹;它们的计算能力更强;它们也没有拖理智后腿的各种小情绪。据此推理,我们很容易得出如下结论:思维机器可能既聪明,又异类。
那么我们应该持何种态度?一种态度是将它们视为怪物。它们有能力探索人类无法涉足的地带,这是我们深埋于心的恐惧。如果我们制造出以过于异端的方式思考世界的思维机器,相信许多人都会如此。
但我们不必陷入被动。我更喜欢一种乐观些的态度,或者说“荣光”(naches),这个意第绪语的词汇表达着喜悦和骄傲(常常是有感染力的骄傲):当你的孩子从大学毕业、结婚,或者取得什么值得庆祝的里程碑式进步时,你就会“感到荣光”——如果用意第绪语说,就是你“shep naches”。即便上述任何成就都不是你自己的,但你仍然能从中获得巨大的骄傲感与喜悦感。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我们的机器。我们或许无法理解它们的想法、发现,以及它们取得的技术进步,但它们是“我们”的机器。作为如此杰出后代(创作了精美的美术作品或动听的音乐篇章)的始作俑者,我们大可以“shep naches”一把。我猜写出这样软件的程序员同时也会为那些美术作品或音乐作品感到骄傲,即便他们自己没有那种才华。
我们还可以拓展“荣光”这个概念。读者中想必有许多体育爱好者,我们会为自己支持的队伍获胜而感到自豪,哪怕除了观看比赛,我们之间毫无瓜葛;我们会为代表祖国参赛的运动健儿摘得奥运金牌而振奋;我们会为同胞研究者有了新发现、被授予荣誉而自豪。同样,我们理应站在全人类成就的角度看待思维机器,为它们喝彩、雀跃——哪怕它们不是我们的个人成就,甚至哪怕我们连它们的工作原理都搞不懂。许多人为iPhone、互联网等前沿科技的进步而心存感激,尽管我们无法完全理解它们的具体机制。
当孩子作出让我们惊讶以及不能完全理解的事情时,没有人会感到失望或忧虑,我们反而将为他们的有为感到喜悦和感激。实际上,“感谢”正是现在我们很多人对待科技的态度。我们无法彻底理解自己造出的机器,但只要它们以强大而高效的方式运作起来,我们就可以心存感激。我们不妨对未来的技术产物,对这些会思考的机器也抱此心态。与其感到恐惧和忧虑,不如为它们感到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