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亚·波波娃(Maria Popova):作家;Brain Pickings网站创始人
思考不仅仅是计算,也是认知和沉思,而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出想象。想象是我们将现实升华为理想的思维过程,这一过程预设了一个限定了何为理想的道德框架。基于意识和因内心世界的丰富而反思有关什么是理想的沉思,才出现了道德。爱因斯坦的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之所以意味深长,是因为它提出了一个真正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应思考人工想象而不是人工智能。
当然,想象总是“人工的”,一方面是关注虚幻和真实,一方面是超越现实展望未来,这需要一种接受不确定性的能力。但是驱动机器运行的算法里并不存在不确定性的空间。形式为“if-then”这种逻辑并不是想象的逻辑,因为想象存在于一个允许形式为“what if”这样的可能对此没有确定答案的世界里,而且这种形式的问题通常是无法回答的。正如思想家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曾经写到的那样:如果我们失去了问一些无法回答的问题的能力,我们就会“失去有思想的艺术创造力,失去提问关于文明起源的无法回答的问题的能力”。
机器能否问一些能体现真思想的无法回答的问题,这是事关它们能否进化出意识的关键。
但在历史上,我们用以判定意识的依据是基于人类经验唯我论发展出来的。17世纪的笛卡儿曾提出过“我思故我在”的观点,表明了思考也和意识一样,都是人类独有的能力。他将动物视为不过是由本能驱动的会动的机械装置。而如今,许多著名科学家已经在《剑桥意识宣言》(Cambridge Declaration on Consciousness)上签名,宣称:非人类动物也拥有意识且有着不同程度的复杂性。而且,已经有实验能够证明,鼠与鼠之间的相互交流能够体现它们的道德意识。
机器能变得有道德、有想象力吗?可能的结果是,当它们真的达到了这样的境界时,它们的意识也就不用再屈尊于人类标准。它们的理想也不再是人类的理想,尽管在本质上这也是一种理想。我们将这些过程认定为思考与否,取决于人类思想在理解不同(或许是疯狂、难以想象的不同)思维方式上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