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部还是从外部进行思考?

时间:2023-11-21 02:19:03

马修·利伯曼(Matthew D.Lieberman):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心理学教授、社会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主任;著有《社交天性》

从内部还是从外部进行思考?

未来的机器会有思考能力吗?如果真会有,那我们有没有必要担心肩负特殊使命的机器会毁灭我们人类?尽管我是个科幻迷,但我认为我们没必要过度担忧这种机器人末世。我倒是偶尔担心,当我们说机器会思考时,这意味着什么。我既不认为我们在几个世纪以前就在制造思维机器,也不认为思维机器纯粹只是一个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概念。我觉得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到底是从第三人称视角,还是从第一人称视角来定义“思考”?基于外部视角,即从主体的外在行为来理解,思考是一种只能发生在人类或是机器上,却不能发生在火腿三明治上的事情吗?或者,由于我们能意识到自己的思考,思考就是一种发生在主体内部的事情?

根据“思考”的一般定义,在输入的信息被处理、转化、整合为有效输出的过程中,就有思考的元素存在。解数学方程是最简单直接的思考中的一种。如果你先是看到某一样东西有3个,然后又看到4个,最终你会得出结论说一共有7个这样的东西,在此过程中,你已经做了一点数学思考。1642年,笛卡儿的首台自动计算机也能做这样的算术运算,只不过参与运算的初始数值要人为输入。如今,我们已经研制出了不需要中间人帮助的计算机,由于自带视觉传感器和目标识别软件,它可以自动检测到那里有3个外加4个东西,然后就可以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加法计算。

这是思维机器吗?如果你认为是,那么你就可能不得不承认你身体里的大部分器官也是会思考的。你的肾脏、脾脏和肠道也都将能被称为“信息”的输入转化为输出物。如果从第三人称视角看,甚至你的大脑也并没有在处理信息。大脑运转的微观本质是电子的和化学的运动过程,同时神经科学家也正致力于用有信息论价值的术语重新描述这个过程。当我们思考数字“3”时,大脑里就有与之对应的电子和化学活动分布模式X。问题是,这样一种模式X与内在感觉中的“3”相同吗?这也许只是科学家们使用的一种方便的等价。

相比于发生在我们的肾脏、计算器或是其他任何一种物质系统里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大脑中的电脉冲其实并没有比“信息”和“思考”更为本真。如果我们喜欢,我们就称大脑电脉冲为“思考”,但如果真是这样,它的第三人称视角——从外部来判断思考,将会很难被人们承认。当然,人类或是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转化过程也许比其他一些自然发生的思考更复杂,但从第三人称视角看,我认为它们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因此,人类只是在最无关紧要的意义上思考吗?从第三人称视角看,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但从第一人称视角看,事情就有点微妙了。几乎与物理学家、思想家布莱士·帕斯卡(Blaise Pascal)制造他的人造思维机器的同时,笛卡儿写下了“我思故我在”(顺便说一句,这句话最早出现在古罗马神学家圣·奥古斯丁的著作里,比笛卡儿早了1 000多年)这句名言。我认为笛卡儿的这句话并不十分正确,但只要经过适当的调整,我们就能把他的哲学标语用在一些不仅真实,而且与思维机器相关的问题上。

“我思故我在”这话也许过于冒险和夸大其词,因而在这里,把它改成“我思故思在”是有意义的。在我将3和4做加法运算的时候,我可能会意识到自己正在做计算,我将这种意识体验描述为思考时刻,它与我沉浸在电影里时的意识,以及我被情绪冲昏头脑时的意识有着显著的区别。我自己体验过这种思考时刻,它们通常会在我解决数学问题、逻辑问题、纠结该吃一个还是两个棉花糖时出现。

对思考的主观感觉可能会被认为是不合逻辑的,它对于计算方面的思考(支撑从输入到输出的转化过程的神经放电)毫无帮助。但我们要想到:在物质世界里,有无数多不同的客体正将可以被描述成信息的输入物,转化为同样可被描述为信息的输出物。据我们所知,有且只有我们人类才拥有这样的感受。而这正是第一人称视角,将其和第三人称视角区分开来是非常有必要的。

为什么第一人称视角的思考很重要?首先,它是内在的。除了思想,并不存在其他可以有效描述我们正在进行的思考活动的词语。但如果采用第三人称视角,我们将肾脏、计算器和大脑中的电活动描述为思想是非常随意的,即我们可以选择是,也可以选择不是。我们认为大脑在做一种特殊思考的唯一原因是和第一人称视角紧密相连的。而第三人称视角是非内在的视角。

其次,我们对自己当下思想的认识会影响我们接下来的思考。思考之前的想法是让你觉得有些困难、无聊,还是有价值、有启发的?这决定了我们是否会陷入某种特殊的思维模式,以及陷入这种思维模式的频率。我并不认为我们的第一人称视角和大脑的中枢神经没有关联。但是,也没有科学家和哲学家能解释清楚为何这些神经过程可以给出第一人称视角的那种感受。这是宇宙的三大谜团(即物质存在、生命存在、自我意识存在)之一。

我们能否逐步制造出可以模仿人类的输入-输出模式?这是毫无悬念的。我们能制造出超越人类并能为人类带来益处的算法和数据的新型机器吗?我们已经制造出来了,并且会制造更多。我们能制造出有自我意识的机器吗?我不知道,但我相信这是可能的。这一问题的解决将会是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但我们首先必须承认,这是个大问题。我希望出现有第一人称视角的思维机器,然而,如果我们一直不能解释到底是什么使得人类成为有第一人称视角的思维机器,那么其余所有机器最多只能算是一种高级计算器。

注:《社交天性》(Social)是马修·利伯曼解读人类“社会脑”的权威之作,它告诉我们为什么在充满合作与竞争的智慧社会中人们喜爱社交又相互连接,个人的社会影响力如何得以发挥,处处充满了令人惊喜的洞见。该文简体字版已由湛庐文化策划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