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里吉斯(Ed Regis):科普作家,合著有《再生:合成生物学将如何重塑自然和我们自己》(Regenesis:How Synthetic Biology Will Reinvent Nature and Ourselves)。
互联网并没有改变我的思维方式(据我所知,也没有改变任何人的思维方式)。在某种简单的意义上,我继续运用着我一直以来的思维方式:运用我的大脑和五感(或者六感)来思考可获取的相关信息。我是说,除此之外你还能怎么思考呢?
互联网对我的改变在于我运用时间的方式。互联网是世界上最省时间,也最浪费时间的东西了。有关它节省时间的话题我就不赘述了:互联网基本上代表着所有人类知识的集合,一点击鼠标就能获取这一集合中的几乎任何内容。在过去,一项档案搜寻工作可能要持续一周,还要跑上千公里的路;而现在,你坐在家里或者办公室里只需一瞬即可完成这项工作。
然而,从负面效果来讲,互联网大概是世界上最大的淹没时间之处。浪费时间可能是上网的一大目的,正如某著名网站(或浏览器、搜索引擎,甚至可能是雅虎)的一对20多岁的开发者曾明确承认:“我们进行这一开发就是为了让你不用浪费任何时间来开始浪费时间。现在你可以立即开始浪费时间了。”
实际上你确实是在浪费时间。在纸媒时代,我放弃了读报纸,原因有二:第一,每天的新闻大同小异(“波斯尼亚战火重燃”“Y市发生自杀式袭击,X人遇难”);第二,在大多数情况下,你对这些新闻无能为力。何况,这些新闻还让人郁闷。
尽管如今的新闻内容仍然大同小异,我还是会常常在线阅读《纽约时报》,当然还有谷歌新闻和本地报纸。同时,我每天还会多次查看股市、天气预报、博客(我有时候还会陷入愚蠢而耗费精力和时间的网络骂战)、我注册的Listserv,如Miata.net(为了看好看的新款米亚达汽车或者汽车八卦)、我的邮箱等,这些还不足以概括我在互联网这条船上每日航行所见的一半,完整的清单大概有《荷马史诗》那么长。
当然,我并不是不得不做以上这些事情,没有人强迫我,我只能怪自己。但互联网仍然充满诱惑,这很奇怪,因为我明知道它是如此被动的一个载体。它并不能真正地做任何事,它无法治愈癌症、感冒,甚至连打嗝都治不好。
互联网既是奇迹,也是诅咒。在多数情况下,它是一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