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利福德·皮克奥弗(Clifford Pickover):著有“皮克奥弗三部曲”(Pickover Trilogy):《医学之书》、《物理之书》和《数学之书》。
世界各地的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互联网向他人寻求建议和社会支持。我们的意识不仅产生于自己的大脑,也来自网络辅助大脑(Internet Prosthetic Brains,以下简称IPBs),即通过电子网络与我们分享信息和建议的人们。“你”和“我”的意义正在改变。例如,我向他人寻求帮助以进行超出我所具备知识与能力的思考。我生活中的许多决定都是由我周围的IPBs左右的,他们会针对多种不同问题为我提供建议,包括软件问题、计算机问题、健康问题、情感问题。那么,在最终做决定时,做出决定的“我”又是谁呢?
由社交网站产生的IPBs比根据地理位置产生的社区更加重要。通过IPBs,我们与他人相互交换想法。我们把信息发布到网上进行互动,成为他人的IPBs。从某种意义上说,当我们死后,我们的一部分会以IPBs的形式生存在他人的记忆和思维中,在互联网上留下足迹。参与社交群组、写博客和发布Twitter消息,把想法留在网上的个体会在互联网上留下部分自我。在网络时代之前,除了对于我们的家人和一些朋友以外,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无法在世界上留下任何痕迹。互联网来临前,即使在你的家族中,4代之后也不会有人记得你了。在古代,你的曾孙也许会对你残留一些印象,但这残存的记忆也会在他们去世时如灰烬一般消散,所以通常情况下,你最终都会销声匿迹、被人遗忘。我就对自己的曾祖父母一无所知。
然而,在网络时代,完全的销声匿迹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对于影响力巨大且人数众多的网民来说。例如,几十年后,在网上搜寻你曾写过的文章的人数会逐渐减少,但永远不会真正为零。网络及其数据库和搜索引擎是无处不在的,几百年后的人也许会被你写的话逗笑、好奇你是谁。对于某个未来的人,你可能会成为他人生中IPBs的一部分。在未来,你会通过在互联网上留下的种种信息与后人对话。
更重要的是,研究表明:你的在线社交群体会对你的个人健康和幸福带来深刻的影响。习惯和想法像病毒一样,在体量无尽的互动中传播着,这些有时可以跳跃性地将信息传递给朋友的朋友,而不影响中间人。总之,在网络时代,个体与人格的概念比以往更加分散。
由于你的兴趣、决断能力、习惯甚至健康都与他人息息相关,你的人格应当被看作一种“伪人格”,它由你自己和你的多重人际关系的IPBs组合而成。我们死后,我们的联系网也相应地被撕破,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伪人格”会继续扩散,像网络联结这样的无涯大海上的孤波一样。
当有人问马克·夏加尔(Marc Chagall)为什么会成为画家时,他说,一幅画就像一扇窗,通过它可以“飞向另一个世界”。查格探索的是真实与虚拟之间的界线。“我们的整个内心世界都是真实的,”他曾写道,“或许比表面世界更加真实。”
随着IPBs和孤立人格概念的延伸,这种界线会变得更为模糊。IPBs验证了查格所言的重要性,并鼓励我们打开一扇新的窗户看世界。它们创造了另一种存在与飞翔的不朽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