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伦·拉尼尔(Jaron Lanier):音乐家,计算机科学家,虚拟现实先驱,著有《你不是个玩意儿》(You Are Not A Gadget:A Manifesto)。
互联网发展到世纪之交,为我带来了极大的慰藉,并从多个方面对我的思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互联网加速了信息获取和传播的过程,实现了人们期待已久的日常便利。但更大的欣喜来自很多人决定创建网页表达自己。这证明,20世纪末人人坐在电视机前的沙发上的消极社会已然成为一个过去的噩梦。
然而在过去的10年中,互联网产生了一些令人不快的特质,并且被一些否认现实的人类意识形态所控制。
目前支配互联网的主流文化来源于网络早期的激进文化。不幸的是,这些想法在很大程度上倾向于否认人格的生物学属性。这些新的狂热分子试图将自己看作抽象、不朽的信息机器,而非混乱、平凡、具体的生物。这是对一个古老谬论的又一次尝试,即在心理上否认衰老和死亡。今天,要想成为一名生物学的现实主义者便意味着要在深刻、过载、被技术丰富了的群体思考中坚持少数派的观点。
在我20多岁时,我和我的朋友为一种永远困扰年轻人的挫败感而激愤不已:年轻人为什么不能立即全部成为世界的主宰者?比如,这令我的音乐家朋友们嫉妒恼火——同样是大明星,迈克尔·杰克逊在发行专辑之前就能得到上百万美元的预付款,而像他这样不为人所知的小艺术家则只能挣到10万美元的预付款(这还是20世纪90年代的物价)。
所以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应该把这个该死的系统整个毁掉!让音乐可以免费共享,每个人都应该在所有人都能发言的互联网而非广播网络上建立声誉,这样才是公平的。然后,我们全部出去表演挣钱,最优秀的音乐家获胜。
作为一名现场表演者,巡回演讲对我来说是极好的经历。我是最早通过互联网来推动职业生涯的演讲者之一。(过去,我蹩脚的个人网站常常登上《纽约时报》等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当时,钱似乎很容易赚。
当时,这是一个推动文化发展的好方法。但从长远来看,这是一场灾难。只有很少、很有限的音乐家适应了新的互联网乌托邦世界,并且也只相当于我在旧世界里取得的成绩,而我在当时并不算成功。所有跟我交流过自己真实处境的音乐家们,包括很多极为有名的音乐家,都因我们这一代人的破坏性行为而备受煎熬,而我们这种破坏性行为的原因不是抽象的,而是生物性的。
我们否认的是我们身为人类、身为凡人的事实,否认的是或许我们某天会想要孩子,尽管这种事情在当时是难以想象的。在人类这个物种中,幼态持续(neoteny),即少年特质褪去极慢的现象,使育儿成为一种令人疲惫的长期义务。
这就是现实。我们都对父母生气,嫌他们没有以某种方式安然度过这一时期,但进化拓展了人类为人父母的需求,使他们永远无法足够好地抚养我们。每个孩子都会因幼态持续而产生某种程度上的失望,但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则旨在尽可能弱化这种挫败感。很不幸,正如互联网已经做到的那样,使幼态持续最大化了。
幼态持续与网络退化相关的是:作为父母,你真的不能总是整天四处跑着做现场演出。一个有创造性的人要在生活中保持我们称之为“尊严”的东西,唯一的方式就是有一种知识产权系统,在你整夜照顾生病的孩子疲惫不堪、无法思考时为你提供保障。
或者,配偶可能会被要求放弃他们自己的事业抱负,但是,与此同时又有另一种名为“女权主义”的运动常常发生,使这种解决方法不那么好使。
或者,还有另一种更大程度上的社会主义可以缓和生物学上的挑战,但互联网在美国的兴起正好伴随着一种强烈的自由主义倾向。于是,其他选择都被排除了,结果就是真正的成人期与创造性生活之间产生了分离。
互联网目前最时髦的作用是,通过社交网站召集人群,它只在实时和特定的物理地点重视人的价值,这通常是远离他们的孩子的。现在,曾经占据马斯洛需求模型金字塔顶端的人类情感已被视作无用之物。
但是,尊严是现实世界的反面。在某种程度上,尊严意味着你不需要担心自己能否通过唱歌换取每顿晚餐。尊严应该是一种我们可以赢得的东西。我一直在谈为人父母,是因为这正是我现在经历的。但这个道理在人们生病时更为适用,在衰老时也更适用。所以,由于上述内容及其他种种原因,目前流行的网络设计,特别是所谓的社交网站,有着反人类的特质。但赞同我目前观点的人非常少。
尊严也许还意味着,有能力不受身边同龄人一致意见的影响,可以坚持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