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巴斯(Thomas A.Bass):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英语教授,著有《越南美国人》。
我用互联网做了些什么?我会用它发送手稿、接发邮件、买东西、听音乐、读书、搜寻信息和新闻。互联网是观点和事实的绝佳熔炉,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奇迹,它改变了我的世界。毫无疑问,它也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
但是,如果像马歇尔·麦克卢汉说的那样,人类是技术的性器官,作用是繁育并扩展其领域和功能,那么我也许应该把问题反过来看。我对互联网产生了依赖,每天会花几个小时将自己沉浸在互联网中,我是否因此开始像互联网那样思考了呢?我是否因为接近互联网而转化了思维,产生了互联网思维呢?
那么,互联网是怎样思考的呢?在我不断分心、满足其需求时,互联网想要从我这里得到什么呢?在这里我将继续引用麦克卢汉的分析,用他的整段论述来描述我的外部大脑和暴露的神经系统:
电磁技术要求人绝对恭顺、沉思默想。对于脑子业已转到头颅之外、神经业已转到皮肤之外的生物体来说,这些要求是很适合的。人曾经以高度的忠诚伺候他的柳条船、独木舟、印刷术和其他一切人体器官的延伸。他现在要以同样准确的伺服机制去为自己的电力技术服务。
我曾用“分心”一词来形容我的互联网思维。在互联网周围,我们都有过神经质、不安、紧张的感觉。随着时间加速流转,空间不断压缩,语句更加简短,思维更加迅速——甚至说,更加浅薄?在这点上,麦克卢汉再次体现出了他的前瞻性。50年前他就说过:“不同程度的精神崩溃是,新的信息与没有止境的新信息形式颠覆和泛滥的常见结果。”我们内部的“电子爆炸”会带来一个“焦虑的时代”。
麦克卢汉说,当我们的机器开始自行思考时,这种“分心”的状态会结束。机器会变得比我们聪明;而现在,机器已经在很多方面比我们聪明了,比如计算数字、驾驶飞机等方面。“我们已经将自己的中枢神经系统延展,或者说翻译成了电磁技术,不过更进一步的是,将我们的意识也注入了计算机世界。”麦克卢汉认为,这种由人类向机器的最终转化会让我们能够进行“意识编程”。
当我们浏览新闻标题时,发现鼠标有时会停留在明星的绯闻照片上。幸运的是,目前在人类思维以外进化的计算机意识将会更加独立。麦克卢汉让我们确信,这种新的意识规避了以下情况:“人类在自己创造的技术中看到自己时,会被娱乐世界的幻象所困扰。”
作为一个受乐观精神感召的天主教神秘主义者,麦克卢汉对我们互联网思维的前景有着光明的预见:“简而言之,计算机通过技术给人类带来了五旬节派成员所信仰的普世理解与大联合。”计算机充当着翻译机,让我“用普遍、广阔的意识越过语言障碍”,使我最终达到“永恒的共同和谐与安宁”。与此同时,我要去看看今天的新闻,付一些账单,试着不去分心点击太多“今日十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