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戴曼迪斯(Peter H.Diamandis):麻省理工学院航空航天工程学士和硕士,哈佛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著有《富足》《创业无畏》。
2009年年中,我进行了一场为期7天的环游世界商务之旅,从美国洛杉矶出发,途经新加坡、印度、阿联酋和西班牙。这次旅行的主要任务是四处演讲,全部行程都是工作。每当我到达一个新的国家时,我都会进行试验,在Twitter上说我已着陆,询问是否有朋友在这个国家。我的Twitter信息会自动推送到Facebook账户上。每到一个国家,每次发这种信息,都会有人回复:“嘿,我正好也在这里,一起喝杯咖啡吧。”这真是一种即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满足感。只要发问,你就会有同样的收获。
在另一项试验中,我正在思考自掘金产业开始,人类挖掘出的黄金总体积。之所以对此感兴趣,是因为我对从几十年前坠落的小行星中挖掘稀有金属这一想法很着迷。我做了一些封底计算,结果令我吃惊。我在Twitter上发出了如下内容:“从地球上挖掘出的所有黄金的总和是161 000吨,相当于20立方米……请核对一下我的计算!”
几分钟内,我的计算得到了3次验证,还得到了白金(约6立方米)、铑(约3立方米)、钯(约7立方米)的数据。只要发问,你就会有同样的收获。
曾有多少次,尽管我对某些问题颇感兴趣,却又把它们置之一旁。现在我发现,即使复杂的问题也可以被轻易解决(甚至伴随着更为深入、全面的知识),我只需要在社交网站上抛出一个数字请求就行了!我的问题越好、越令人感兴趣,得到的答案就越吸引人。以此类推,我可以想象这一经验同样适用于艺术品、视频、制成品领域的问题。重点是,近乎瞬时的满足变得可行了,但诱因的质量则至关重要;在这种情况下,诱因就是机缘巧合和吸引人的问题。今后,这种情况的诱因也可以是金钱、提问的人,或者待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注:本文作者彼得·戴曼迪斯的《富足》《创业无畏》已由湛庐文化策划,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