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找出世界弱点的镜子

时间:2023-11-20 18:29:03

约翰·马尔科夫(John Markoff):《纽约时报》高级科技记者,普利策奖得主,著有《睡鼠说:个人电脑之迷幻往事》《与机器人共舞》。

一面找出世界弱点的镜子

30年前,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副主任莱斯·欧内斯特(Les Earnest)向我介绍了阿帕网。那是在1979年,在他可以俯瞰整个硅谷的家中,他通过一个终端和一个2 400波特的调制解调器连接到“人类网”(Human Nets)——一个研究技术将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的虚拟社区。

互联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到了一个难以驾驭的网络世界。用计算机音乐研究者作曲家约翰·乔宁(John Chowning)的话来说,它就像是苏格拉底的誓言。接下来的15年时间,我加入了一个互联网乌托邦阵营。互联网建造了一个远离弱肉强食世界的光辉山巅之城。在意识形态上,这个互联网乌托邦是一把由《连线》杂志举起的火炬,这一理想在约翰·巴洛1996年的“互联网独立宣言”中得以实现了。

我太傻了,我早就应该想到的,约翰·布鲁勒尔(John Brunner)的《震荡波骑士》(The Shockwave Rider),威廉姆·吉布森(William Gibson)的《神经漫游者》(Neuromancer),尼尔·史蒂芬森(Neal Stephenson)的《雪崩》(Snowcrash),弗诺·文奇(Vernor Vinge)的《真实姓名》(True Names),甚至较少人读过的经典,例如约翰·巴恩斯(John Barnes)的《风暴之母》(The Mother of Storms)等作品已经讲得很清楚了。科幻小说作者往往是最好的社会学家,在描述互联网的反乌托邦本质时他们又一次切中要害。

互联网的现实根本不是空洞的乌托邦,尽管有作家写出了种种布道式的未来观察报告,例如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The Road Ahead)。在20世纪90年代,受凯文·米特尼克(Kevin Mitnick)事件的启发,我开始逐渐明白:互联网将整个星球的所有人直接连接起来,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

是的,互联网的确跨越了国界,但地方主义的死亡并不必然会带来更好的网络世界。它同时加速向好坏两个极端发展,结果必定会反映出这个世界的幻想和弱点。

欢迎来到冷酷的《银翼杀手》(Blade Runner)世界——一个由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尼日利亚人和美国网络暴徒主导的世界。在这里,我们的每一种情绪、每一个动作都被老大哥监视着。

我不仅变成了互联网悲观主义者,而且互联网开始让我感到恐怖。互联网倒不一定已经完全和人类一样,但是你不觉得互联网看起来有自己的思想吗?我们已经深深地进入这样的世界,它以半机器人为主导,利用每一个传统制度来榨取价值。我们是否会被它同化,还是我们已经被同化了?等一下!快阻止我!那是《黑客帝国》(The Matrix),不是吗!

注:本文作者约翰·马尔科夫的《与机器人共舞》已由湛庐文化策划,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