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如此混杂地传播着信息,很大程度上它是一道福祉

时间:2024-11-30 11:08:03

塞思·劳埃德(Seth Lloyd):麻省理工学院量子机械工程教授,著有《为宇宙编程》(Programming the Universe)。

互联网如此混杂地传播着信息,很大程度上它是一道福祉

我思考得越来越少。我的目标是将大脑的功能一点一点地转移到“云”上去。

当我真的思考时,我愈加懒惰。费力地跋涉到图书馆寻找资源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你可以即刻在谷歌图书上找到一个修正过的电子版。当维基百科有近似定理时,你又何必去查找确切的原始定理呢?

好吧,若是这样想你就会引火烧身。数学便是如此,一个近似的定理通常都是错误的定理。多年来,我发现维基百科上纯粹的科学参考文献的陈述准确率是99.44%,但就是这最后0.56%会找上你。因为维基百科中一个定理陈述错误,我已经浪费了三个月的时间,并差点把错误的结果发表出去。幸亏文章的审阅者发现了我的错误。与此同时,我还使用了互联网的一项伟大创新——科学预印本档案馆,将我的错误结果在互联网上公之于众。

在这亿万年的历史中,性行为是传播可疑信息最有效的手段。那些被废弃的DNA片段已被掩埋在生育史的沙砾中。走开,性行为:互联网已经替代了你的角色。简单的一次非法下载可以传播大量的信息,比一大群舌蝇相互交配后产的卵还要多。实际上看得更远一些,我发现错误并非只存在于维基百科中:基本上那些基于兴趣而编写的电子词条,其中定理的陈述总是有错误。不管怎样,互联网向我们证明了找到定理的正确陈述的唯一方法,那就是跋涉到图书馆,找到那些已故数学家撰写的书籍——甚至要找到最初证明此定理的第一人。

事实上,准确性的关键并不在于这是由哪位数学家所写,而在于这是否经过编辑的严谨校订。相较于纸质书本身,散文、诗歌以及发布在互联网上的定理在见解力和卓越性上毫不逊色,它们缺少的只是严谨的校订。而且,在我们最需要他们的时候,那些一丝不苟且经验丰富的报纸、杂志和出版社编辑们正陆续失去工作。

生命也经历过缺失编辑后的崩溃时期。在寒武纪时期,生命系统发现了多细胞形式的进化优势。就像现今互联网上的数字有机体一样,新的寒武纪生命形式在不同的栖息地不断重写规则,以加速进化。地球环境到了其承载能力的极限,这时冷血复杂的多细胞体已无法生存。于是,自然选择那醒目的红色笔出现了,无用的DNA序列一一被划去。

但是在此刻,互联网如此混杂地传播着信息,很大程度上它是一道福祉。科学预印本档案馆是个平等的平台,科学作品(比如我那篇出错的论文)发布于此可供所有人阅读: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的科学家们也可即刻获取作品的未编辑版本,而不是在几个月或是几年之后才看到正式文章。相应地,其他人也会撰写并发表他们自己的未编辑预印本,诸如此类。只要电脑存储容量每一两年都持续翻一番,这成堆的未编辑信息便也能持续成倍增长,有用的和正确的信息将被淹没于毫不相关的信息之中。最终,物理定律自身会中断这场存储空间的指数型爆炸,我们则会再次被强迫去编辑信息。那时又会发生什么呢?

不要问我会发生什么。那时大脑功能转移至云端的工作应该已经完成,我希望不用再想任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