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负荷,屏蔽杂乱的信息聚焦注意力

时间:2024-11-30 09:59:02

尼古拉斯·卡尔(Nicholas Carr):

数字思想家,著有《浅薄》(The Shallows:What the Internet Is Doing to Our Brains)。

认知负荷,屏蔽杂乱的信息聚焦注意力

你窝在客厅的沙发上看新一集电视剧。突然你想起来要去厨房做些什么,你起身,匆忙走进厨房。哦!你忘了要来做什么。思索无果,你只好耸耸肩重新回到沙发上。

这样的记忆断片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发生,所以我们并没有在意,年轻时可以说是因为“心不在焉”,年纪大一些,就是“老年痴呆”了。但其实这样的小细节透露出了我们思维的局限:人类工作记忆的能力是如此微小。心理学家用工作记忆来描述我们对及时加工的信息进行短期储存的能力,这种储存几乎涵盖了我们对一天内所有事情的印象和思维。20世纪50年代,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家乔治·米勒(George Miller)发现了著名的数字7,即我们的大脑同时能记住大约7条信息。但这个数字似乎过于乐观了,现在一些脑部研究专家发现,工作记忆的最大容量只有3~4条信息。

所谓认知负荷,就是某一个时间点我们需要加工的信息数量。当认知负荷超过了工作记忆,我们的思维能力就会下降。信息飞速地经过我们的大脑,所以我们无法进行认真的思考加工,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会忘记去厨房做什么的原因。在记忆消退之前,我们有机会将工作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成为我们的知识。我们记住的东西越少,我们的批判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就越差。工作记忆的超量负荷会导致分心。神经科学家托克尔·克林伯格(Torkel Klingberg)曾说“只有聚精会神才能记忆”,如果没能集中注意力,我们就会发现“分心一发不可收拾”。

发展心理学家和教育研究者已经在教育技术的设计与评估中引入了认知负荷。他们明白,如果在短时间内给学生太多信息,学生的学习效果与理解能力都将大打折扣。由于现代社交网络和数码产品的大爆发,我们每个人接收的信息空前暴增,由此我们也深刻体验到了认知负荷及其对记忆和思维的影响。我们对工作记忆有限性和脆弱性的理解越清楚,就能更好地引导和管理自己的认知负荷,更加得心应手地去管理每天的信息流。

有的时候我们希望把自己淹没在信息里,因为联结感和积累信息的感觉会让我们变得兴奋和开心。但是要知道,信息过载一旦发生,它就不再是一个信息加工的比喻,而是切实地发生在我们的大脑里的状况。如果我们要处理一个十分重要或者非常复杂的任务或对话时,我们最好屏蔽杂乱的信息,聚焦自己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