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holas A. Christakis: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社会学家、耶鲁大学教授,:与詹姆斯·富勒合著《大连接》。
有些人喜欢用沙子堆城堡,有些人则喜欢将其拆散。后者更有乐趣,但是我对前者更感兴趣。你用手将那些由海浪冲积千万年的水晶砂堆成一座精美的城堡,微小的力量控制着小小砂石的相互作用,让它们共同支撑着城堡,直到有人一脚踏来才会坍塌。我最喜欢的部分,就是建好一座沙滩城堡,然后在一旁观察它。在宽阔的海滩上,有些新鲜的事情正在发生,是从未发生在这些砂石上的事情,是源于大地的事情,也是符合科学整体原则的事情。[]
整体论通常被通俗地概括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但是,我感兴趣的并不是对这一原则的机械阐释,比如将砂砾堆成城堡,用金属制成飞机和多人合作等,而是那些自然中的例证,这些例证广泛存在且无比惊人。也许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碳、氢、氧、氮、硫、磷、铁和一些其他元素,恰如其分地混合,从而孕育出了生命,而生命的一些特征在有这些元素的环境中既没有显现,也难以预测。这一切之间有一种神奇的协同效应。
因此,我认为能促进大家认知的科学概念就是整体观:整体具备部分不具备的特质,且整体特质无法归因于部分。
例如,碳原子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属性,但是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它可以形成黑铅或者钻石。这些东西或黑或亮、或软或硬的特质并非来源于碳原子,而是来源于它们的聚合。而这些具体的属性取决于碳原子聚合的方式是二维的还是三维的。部分之间的联结产生了属性,这一理念对理解世界至关重要。你可能非常清楚单个神经元的机制,但无法了解记忆如何工作,欲望来自哪里。
一些复杂程度高的整体,发展速度比其部分还要快。我们以社交网络简单举例:如果以10个人一组,那么组内一共有45(10×9/2)种联结路径。如果将组内人数扩大到1 000人,那么联结路径就有499 500(1 000×999/2)种。由此可知,如果人数扩大100倍(从10人到1 000人),那么组内联结路径数量(系统复杂程度的标准之一)的扩大倍数将不止1 000倍。
整体观并不能自发形成,而是来自于对复杂而非简单事物的理解,或者说,来自对复杂物中的简单性和一致性的理解。整体观和求知欲与经验主义不同,它不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段时间去理解和习得,它是一种成熟的特质。事实上,在过去几个世纪里,科学中的笛卡尔式思维为了达到理解的目的,使人们不断对事物解析。这种思路某种程度上非常有效,确实会让人们获得更多知识。我们能够将物质分解为原子、电子和质子、中子,然后是夸克、胶子,且仍在不断分解下去。我们对生物的理解也在不断分解:器官、组织、细胞、细胞器、蛋白质、DNA等。
无论是对科学家还是对科学发展来说,将事物还原为整体来理解是更靠后的发展阶段,也更具难度。比如,和学习细胞知识相比,理解我们身体内的细胞如何作为一个整体来工作,似乎是更难的课题。而目前兴起的神经科学、系统生物学和网络科学等新领域正在实现这一目标。但它们刚刚起步,必须经历长达几个世纪的考验后才能有结论。
注:本文作者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著作《大连接》中文简体字版已由湛庐文化策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