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故我在,自我认知理论彻底颠覆了常识

时间:2024-11-30 09:26:04

蒂莫西·威尔逊(Timothy D.Wilson):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著有《重新定位》(Redirect, The Surprising New Science of Psychological Change)。

我行故我在,自我认知理论彻底颠覆了常识

我行,故我在。这句话解释了人们是如何获得态度和特质的,若要究其根源,还要追溯到已故的英国哲学家吉尔伯特·赖尔(Gilbert Ryle),但对该解释的正式介绍则出现在社会心理学家达里尔·贝姆(Daryl Bem)的自我认知理论中。贝姆认为,人们通过观察自己的举止言行,举一反三地推论出自己是谁。

自我认知理论彻底颠覆了常识。人之所以做出那样的行为,是因为他们的人格特质和态度,对吗?将遗失的钱包送回来,是因为他们诚实;回收垃圾是因为他们关心环保问题;花5美金买一杯焦糖布丁拿铁,是因为喜欢昂贵的咖啡。从我们的想法产生的行为是显著的,但贝姆的观点是,逆向解释这些行为也是可以说得通的:送回遗失的钱包,我们内心的诚信度就会上升;将垃圾回收筒拖到路边,我们会做出推论,自己是名副其实的环保人士;而在购买拿铁后,我们会假定,自己就是个咖啡行家。

数以百计的实验证实了这个理论,并指出这种自我推论过程最有可能发生在何时,比如,当人们认为自己可以随心所欲,以及不太确定自己在最开始的感受的时候。

自我认知理论的至雅性在于其至简性。它是深邃的,它对人类心智的本质有重要的影响。两个有力的想法就来自于自我认知理论。第一个想法是,我们对自己而言是陌生人。毕竟,如果我们知晓自己的心思,又为什么需要通过我们的行为来猜测自己的好恶呢?如果大脑是本敞开的书,那我们就可以确切地知道自己有多诚实,有多喜欢拿铁。反过来,我们经常需要审视自己的行为,来弄清楚自己是谁。因此自我认知理论在研究人的意识方面,必定会引发心理学革命,这是一场揭示内省具有限制性的革命。

但事实证明我们不仅仅只是用行为来揭示自己的想法,我们还会推论之前并不存在的想法。我们的行为通常会受到周围微妙压力的影响,但我们无法察觉到这些压力,因而会错误地认为,行为是由某种内在倾向引发的。或许我们并不是特别值得信赖的人,我们会将钱包归还也许只是为了让身边的人留下深刻印象而已。但我们可能没有察觉到这一点,因为这样做会让我们推断自己是道德品质高尚的诚实人;也许我们做资源回收,是因为这座城市让这件事容易做到,比如发放回收箱以及每周二来回收,如果我们不这么做,配偶和邻居就会反对。我们没有认识到这些原因,反而认为自己应该被提名为本月环保好邻居。无数的研究证明,人极易受到社会影响,但却很少能够认知到这些影响的严重程度,从而错误地认定自己是按照真实愿望而行动的。

就像所有好的心理学阐释一样,自我认知理论也同样具有广泛的实际用途。基于鼓励别人接受心理治疗的人自己先行改变行为,接着被鼓励者就会改变其想法的假设,隐含在几个不同的心理学治疗方法中。过去人们经常使用这种方法让青少年做社区服务,来预防未成年少女怀孕。志愿者工作改变自我形象,让他们感觉自己是社区的一份子,而使其减少做出任何具有风险的行为。总而言之,我们应该听从库尔特·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的忠告:“我们是我们假装的那个人,所以对于要假装成什么样的人,我们务必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