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框架并弄清哪些因素被排除在外了

时间:2023-11-20 02:19:01

威廉·卡尔文(William Calvin):

理论神经生物学家、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名誉教授,著有《全球变暖》(Global Fever:How to Treat Climate Change)。

寻找框架并弄清哪些因素被排除在外了

“比较与对比”的思维不仅能提高我们的论文分数,而且能提升大多数人的认知能力。例如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比较:随着摇滚音乐的旋律摆动就好像我们在波浪中舞蹈,我们更多地是上下跳跃而非左右摇摆。

当想确定某些想法是否合适,想寻找某些记忆和锻炼建设性批判思维时,比较在其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不进行比较,你就可能陷入他人的错误框架之中。你常常需要知道问题的起因,这时比较与对比就是你的好助手,你能以此寻求认知框架。当人们假设被省略的总是不重要的部分时,框架中被剔除的某些部分就可能导致人们错误的推断。比如,每次我看到“2049年全球将升温2℃”的论述就忍不住补充一句:“除非明年会发生气候突变。”

全球温度的加速上升是气候学家目前已知的气候变化的影响之一,这也正是问题的来源。虽然这能产生重要的见解,比如即使是大规模的节能减排也能只能将升温2℃的期限推迟19年,但这其实忽略了1976年以来的气候变化,1982年世界干旱面积翻了一倍,到1997年已涨到三倍,到了2005年又回到两倍。这个发展态势更像是高矮不一的台阶,而不是一个顺滑的坡道。

即使我们已经彻底掌握了气候突变的机制,如引起洪涝灾害的季风,但烧掉亚马孙的热带雨林也可能会带来更大的气候突变。混沌现象中的蝴蝶效应认为,在大的变化发生时,我们依然无法预测其规模。这样看来,气候变化就像是心脏病,你无法预测它什么时候发作,你也不知道发作起来是无甚大碍还是致命性的。但你可以对此进行预防——清除超标的二氧化碳!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也是典型的做减法,将其从目前的气候框架中减除。目前若仅仅节能减排,只是亡羊补牢而已,收效甚微。而政治家通常喜欢这样做,因为这样能以最低成本表现得有所作为。减排只能降低气候恶化的速度,但是二氧化碳的总量一直在持续上升,人们常会混淆年度排放量和造成环境问题的总量这两个概念。另一方面,减少二氧化碳确实能够降低气温,阻止海洋酸化及海平面上升等情况的恶化。

我最近听到一位生物学家抱怨昆虫社会行为研究的模式,他说:“全都是避重就轻!”科学家一般会首先做那些他们知道如何去做的事情,但是他们的定量研究结果无法根本脱离定性模型的本质,如果出现计算上的麻烦,比如突变,或其假设无法被证实,他们通常会直接忽略这些问题。当圈外人一再诘问时,“‘圈内人’都知道”的说法就不再奏效了。

所以,我们应该寻找框架并弄清哪些因素被排除在外了。像突发的气候变化或清除二氧化碳,它们都应该是最重要的因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