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加索山脉:高加索山脉位于黑海和里海之间,自西北向东南蜿蜒,其中的大高加索山脉是亚欧两洲分界线的一部分。
大高加索山脉全长1200千米,可分为东、中、西三段。其中东、西两段山势较低,一般海拔在4000米以下,山体宽度为200千米左右;中段山体较窄,山势高峻,许多山峰海拔都在5000米以上,其中厄尔布鲁士山为最高峰,海拔可达5642米。山上气候寒冷,终年积雪。高加索山脉也是欧亚之间的天然界限。
高加索山脉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尤其是油气和金属矿储量很大。这里有著名的巴库油田、斯塔夫罗波尔天然气田、恰图拉锰矿和亚美尼亚铜矿等。
西高止山脉:西高止山脉位于印度南部的德干高原西部,呈南北走向,长约1600千米,海拔平均为900米,纵穿马哈拉施特拉邦、卡纳塔克邦和喀拉拉邦。
在南部,西高止山脉与其他小山脉相连,尤其是泰米尔纳德邦西北部的尼尔吉里丘陵。这些小山脉和丘陵与东高止山脉相连接,可以起到野生动物走廊的作用。通过此走廊,大象等动物可以在西边山脉之间自由穿梭。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主要山系,东北起自瑞典、挪威和芬兰交界地区,西南部分一直延伸到挪威南部。山脉东部坡度较缓,西坡直接伸入挪威海和北海,形成了诸多峡湾。山脉海拔并不高,但因长期受冰川侵蚀,形成了大量的陡峭山峰。
从地质学上来讲,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与苏格兰、爱尔兰以及北美洲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同源,早在盘古大陆之时就已形成,是历史上最雄伟的加里东山系的残余部分。
阿尔卑斯山:阿尔卑斯山位于欧洲中部,覆盖了意大利北部边界、法国东南部、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国南部及斯洛文尼亚。阿尔卑斯山可被细分为3个部分:从地中海到白朗峰的西阿尔卑斯山,从奥斯特谷到布勒内山口(奥地利和意大利交界处)的中阿尔卑斯山,从布勒内山口到斯洛文尼亚的东阿尔卑斯山。
阿尔卑斯山中共有128座海拔超过4000米的山峰,其中最高峰白朗峰海拔可达4808米,位于法国和意大利交界处。山脉呈弧形,长1200千米,平均海拔约3000米。
科迪勒拉山系:科迪勒拉山系纵贯美洲大陆西部,北起阿拉斯加,南至智利,总长度约1.5万千米。包含阿拉斯加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等。科迪勒拉山系的最高峰汉科乌马山,海拔可达7010米。
科迪勒拉山系也是构成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东半部分。
阿巴拉契亚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位于北美洲东部,南起美国的阿拉巴马州,北至加拿大的纽芬兰和拉布拉多省,最北部余脉则延伸到魁北克的加斯佩地区。最高峰是位于北卡罗莱纳州的米切尔峰,海拔可达2037米。
构成阿巴拉契亚山脉的主要包括纽芬兰省的长岭山、魁北克的圣母山、缅因州的朗费罗山、新罕布什尔州的怀特山、佛蒙特州的格林山脉、塔库尼克山、马萨诸塞州的勃克夏山等,跨宾西法尼亚洲、马里兰州和西佛吉尼亚洲三州的阿莱干尼山,以及佛吉尼亚洲的阿巴拉契亚岭谷。还有从宾西法尼亚洲南部到佐治亚洲北部的蓝岭。
阿巴拉契亚山脉的地质年代非常古老,是4800万年前由板块运动造成的。当时的美洲大陆和非洲大陆尚为一体,因此阿巴拉契亚山脉和非洲摩洛哥的阿特拉斯山脉实际属于一体。因地质年代久远,长时间的侵蚀导致阿巴拉契亚山脉地势相当平缓。
阿巴拉契亚山脉蕴含有大量煤矿,同五大湖区的铁矿一起构成了北美早期工业的基础。
阿特拉斯山脉:阿特拉斯山脉位于非洲西北部,长约2400千米,横跨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三国,并包括直布罗陀半岛,将地中海西南岸与撒哈拉沙漠分开。
阿特拉斯山脉的最高峰为图卜卡勒峰,海拔4167米,位于摩洛哥西南部。远古时代,因欧洲、非洲和北美洲相连,阿特拉斯山脉在地质上属于阿伯拉契造山运动的一部分。山脉于非洲和北美洲相撞时形成,当时远比今日的喜玛拉雅山脉要高。今日,山脉痕迹仍可以在美国东部的陡降线上或在阿巴拉契亚山脉中看到。西班牙南部的内华达山脉也是在同一次运动中形成的。
阿特拉斯山脉分为摩洛哥的大阿特拉斯山、沿海较矮的得尔阿特拉斯山以及深入南方较高的撒哈拉阿特拉斯山。
大分水岭:大分水岭是澳大利亚东部新南威尔士州以北山脉和高原的总称,北起约克角半岛,南至维多利亚州,与海岸线大致平行,长约3500千米,宽约200~300千米。其最高峰科修斯科山为澳大利亚的最高点,海拔可达2228米。山地东坡较陡,西部缓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