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拗的孩子挑战父母的界限,如何应对?

时间:2024-11-30 00:53:03

劳拉博士:

我儿子4岁半,非常固执。他天生就不温顺,会再三试探我的底线。我需要为他设置坚定而清晰的界限。我的问题是,当他任性地挑战既定界限时,我应该怎么办呢?

下面是我们家日常互动的例子:

他在餐桌上表现不好,比如他会扔掉食物,并以此为乐。我说:“食物不是用来扔的,是用来吃的。如果你再扔,就别再吃饭了。”他会继续扔。我告诉他,他不能再吃了,并将他的餐碟端走。他会非常生气,开始哭泣,并且会打我。我让他坐在楼梯上(他的静心间)并告诉他,他要在4分钟之内冷静下来。他当然不会待在楼梯上。他会笑着站起来跑掉。我抓住他,将他重新放在楼梯上。这个过程会持续几分钟到二三十分钟不等。在此期间,他有时还会打人和发脾气。这让我感到筋疲力尽。

我买了很多书,这些书提倡的方法不尽相同,这让我感到非常困惑。我的孩子需要界限,越界的时候就需要承担后果,不是吗?

4岁半男孩的妈妈

执拗的孩子挑战父母的界限,如何应对?

你的孩子无论如何不愿意合作,真的让人非常沮丧。当你读过育儿书籍以后,你发现专家们给出的建议相互矛盾,这更是让人沮丧。

大多数育儿书籍都是基于惩罚模式: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是怎样的,如果他们做到就奖励他们,做不到就惩罚他们,以此来教导他们以后“做正确的事情”。所以当孩子违反原则的时候,你就惩罚他们。

举例来说,当你的孩子不听你的口头警告,继续乱扔食物的时候,你就把食物拿走。然后,当他因此生气并打你的时候,你就关他禁闭。然后,如果这引起了冲突(通常都会如此,因为孩子的情绪会变得激动起来,不肯被你关禁闭),你就会加重处罚,比如延长禁闭时间,或“让他承担后果”,这意味着废除他的某些特权。如果这样做无效的话,你就会让他承担更大的后果,直到他失去所有的玩具为止。如果这样还不行,最后,你没有其他方法来管教孩子,那就只好体罚他。当然,这可能会吓住5岁的孩子,但到他们8岁的时候,体罚就不再管用了,因为此时孩子会进行反抗。

我们看到很多家庭就是在这个时候带孩子来接受治疗的,因为此时体罚不再管用,孩子变得难以忍受。这些孩子认为他们自己是坏人。他们知道,他们无法控制自己,因为他们从未得到必要的帮助来控制自身的情绪。他们可能脸上在笑,但心里感到非常受伤和孤独。他们与父母的关系已经受到损害。难以驾驭的情绪继续让他们做出种种出格行为。除非通过治疗来恢复亲子关系(这通常很难做到),否则孩子的行为就会变本加厉。等到他们12岁的时候,他们会通过各种错误的途径寻求爱,很容易用毒品和酒精来抚慰自己的愤怒、焦虑和沮丧。他们会成为危险的孩子。

对大约60%-70%的孩子,你可以用以上的方法来养育他们,他们会正常地成长(我从未看到过这方面的研究。这完全是我基于我本人与父母及孩子打交道的经验估算出来的,这意味着大约30%-40%的孩子会给父母带来更大的挑战)。当然,即便有些“容易管教”的孩子,在用传统方法养大后,他们也可能会与同事不和,拖拖拉拉以致无法实现目标,或很难拥有和睦的婚姻。我们没有相关的统计数据,但我们确实知道离婚率有多高,而且我们知道很多成年人非常容易焦虑或沮丧,需要求医问药。

我认为,我们社会中之所以有很多成年人感到“不太快乐”,是因为从来没有人帮助他们消除那些使他们做出不好行为的情绪。所以他们会将这些情绪压抑起来。他们通过大吃大喝、购物、看电影电视或沉迷于其他事物,来减少羞愧、自责和孤独感。但在孩童时代,他们会听从父母的话,努力扮演“好女孩”和“好男孩”。父母和社会的认可以及自身规矩的表现,在某种程度上给予了他们自信心。换句话来说,采用这种方式养大的很多孩子整个人生都表现得较为正常,即便他们内心暗暗有自卑感或缺憾感。

你的孩子很固执,而且很可能在情感上很敏感。所以,所有那些“传统”建议都不适用于这样的孩子。这类孩子具有强烈的情绪,这表明任何事情都会引起他们强烈的情绪。不幸的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应对这些情绪,所以他们会通过行动“表现”出来。比如,他们可能会盯着你,乱扔食物,并以此为乐。

他们为何要这样做呢?通常是因为他们心头涌动着强烈的恐惧、痛苦或失望。他们为何会有这些情绪呢?因为所有的小孩子都有。孩子到4岁的时候就会知道,你可能会死。或至少可能会离开他们,然后不再回来。大多数时候,他们担心自己是否能及时上厕所。他们缺乏自信,因为在大多数事情上,周围大多数人(比如成年人)都比他们做得好。他们感到无能为力,因为他们觉得在受人摆布。所以他们心里充满了各种糟糕的情绪(恐惧、悲伤、失望、羞愧和自责)。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生活常常充满了生死攸关的大事,尽管我们觉得这很荒唐。

他们需要别人帮助他们来“感受”这些情绪。因为当人类感受到自身的强烈情绪时,这些情绪就会消失。在此之前,它们会始终缠绕和束缚着我们,在心头涌动并试图浮现出来。当这些情绪涌现出来的时候,孩子们会感受到威胁。他们会将这些情绪与身边人联系起来,比如他们的父母或兄弟姐妹。他们会像所有哺乳动物那样,在面临威胁时做出如下反应:抗争、逃离或原地不动。在第三种模式下,他们会试着让自己变得麻木,比如,他们可能会眼神空洞,似乎没有任何感情。在逃离模式下,他们会在电视屏幕中寻求安慰。但更常见的情况是,他们会起来抗争。最好的防御就是主动进攻。所以你儿子会直视你的眼睛并乱扔食物。他宁愿抗争也不愿意感受那些情绪。

你可以帮助他让这些情绪浮现出来,并消除这些痛苦和恐惧。真的!当孩子们将那些难受情绪表露出来之后,他们就更容易与我们建立联结。这样才能让他们更乐意合作。

那么,如何帮助你儿子消除情绪呢?

你要为他营造足够安全的氛围,让他愿意去感受他的情绪。这就是说,不要独自撇下他,否则他会觉得,他只能独自面对那些强烈而可怕的情绪。相反,你不仅要明确告诉他不能打人,还要“帮助”他哭出来。所以,你在设置界限的时候要体谅他的感受:“你对我非常生气,你可以尽情地生气,尽情地哭泣,但我不许你打人。”你要待在他附近,不要让他伤害到你。如果他试图打你,并在你走开时追着你打,那么必要时可以抓住他的胳膊。

平时也要强化你们之间的关系。为了做到这一点,不妨每天都陪他玩玩游戏,逗他发笑,并体谅他的感受。你可以将这视为预防性关系维护。这可能需要写上一整,才能介绍相关的工具和策略,如何保持冷静,如何进行日常预防性关系维护,以及如何帮助他处理情绪。

事实上,我已经写了这样的书,书名叫《父母平和孩子快乐:如何停止吼叫,与孩子建立理想关系》。我认为它能回答各种问题,帮助你学会如何停止对抗并帮助你儿子乐意合作。我知道,对你来说,这目前显得有点遥不可及,但这是因为你将注意力放在设置界限上,而不是放在体谅孩子上。是的,孩子当然需要设置界限,他不能打你或扔食物,但如果你设置界限时缺乏体谅他的心,而且没有帮助他消除那些行为背后的情绪,你就漏掉了很重要的因素。如果没有你的帮助,他就学不会控制自身的情绪,如果他无法控制自身的情绪,他就不会控制自身的行为。

叛逆不是个管教问题,而是个关系问题——他在告诉你,他感到非常孤单。你儿子之所以有这种举动,是因为他需要你帮助他消除各种情绪,而他不相信你会帮助他。如果你体谅他的感受并与他保持联结,你就可以改变这种状况。

最后,你问我“越界的时候就需要承担后果,不是吗?”

如果你所说的承担后果是指惩罚的话,我认为那就不必了。我们的目标是要慈爱地引导我们的孩子。没有任何理由去有意地伤害(这就是惩罚的定义——为了让某人在以后听从我们的吩咐,而有意地给他们制造痛苦)他们。我们的确能够影响我们的孩子,但这种影响应该源于爱和情感。当孩子们感受到与父母的深度联结时,他们会为了维持这种情感而做任何事情,而且他们永远不会与我们作对,以免损害这种情感。有了这种联结,如果我们的孩子越界,我们会追上他们,慈爱地将他们带回界限之内,而不会利用惩罚措施将他们隔离开来。

因为在爱之中没有界限可言,只有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