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与他人合作,如何有效地相互配合

时间:2023-11-18 23:59:01

史蒂芬·科斯林(Stephen M.Kosslyn)、罗宾·罗森堡(Robin S.Rosenberg):科斯林:心理学家,斯坦福大学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主任,合著有《心理意象研究》(The Case for Mental Imagery)。

罗森堡:临床心理学家,著有《超级英雄的起源》(Superhero Origins:What Makes Superheroes Tick and Why We Care)。

在工作中与他人合作,如何有效地相互配合

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们面临的任务将变得日趋复杂。早些年间,许多问题或许能够由一个人轻松解决,现在则需要人们共同合作来解决复杂问题。个体所起的作用必须是互补的,整体的作用应大于各部分的总和。

这似乎很明显,但在当代正规教育中,没有一个阶段——从幼儿园到研究生的任何阶段——其目的是教人们如何在为特定目标而设的群体中很好地与他人相互配合。当这样的群体运转良好时,它能够协同成员的才能。但目前,发生这样的协同作用纯属人们的幸运组合,协同工作的人们碰巧有与手头任务相关的技术和能力互补,碰巧能够有效地相互配合。至于如何更好地组成一个群体以促进这样的协同作用,目前尚不明确。但大多数人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

例如,很多面试官认为他们善于挑选“合适的”应聘者。他们觉得要挑选合适的雇员,不能只根据应聘者回答的内容,而且要考虑他或她的非语言行为。但事实一再证明,凭借直觉和感觉的面试官在挑选应聘者时通常做得不好。

在目标明确的群体中选择与他人协同工作也是如此(如同上面提到的面试)。关于如何把个体分派到某个群体,以及如何组织他们,人们常常凭直觉去做,但基于直觉的决定不一定比随机决定更好。任务明确的群体面临日益复杂的挑战时,单靠运气组织队伍就不会很有效。我们必须克服这样的直觉,并必须认识到,懂得如何为合适的群体挑选最合适的成员是一大难题——了解他们如何更有效地相互配合也是一大难题。

要组织一个能够有效处理复杂问题的群体,我们需要知道:(1)如何分析任务的性质,目的是为了确定所需要的技术和能力;(2)如何在个体身上识别出这样的技术和能力;(3)在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上,不同技能的人如何能最有效地相互配合。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更多的研究(这样的研究已经在进行中),但只要人们认识不到我们面临问题的性质及其重要性,研究结果就不能得以广泛应用。

科学胜于直觉,但我们首先必须明白直觉是不够精准的。而且,这件事也不是直觉上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