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的分离会带来哪些后果

时间:2024-06-26 15:26:05

斯科特·桑普森(Scott D.Sampson):研究恐龙的古生物学家,犹他州自然历史博物馆研究馆长,著有《恐龙奥德赛:生命网上的化石线》(Dinosaur Odyssey:Fossil Threads in the Web of Life)。

人与自然的分离会带来哪些后果

我们应该担心人与自然分离所造成的心理上的裂痕。的确,我们有强有力的理由认为,弥补这条裂痕应该列入21世纪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然而到目前为止,人与自然的分离仍然没有被提到我们的议事日程上。

在过去几十年里,无数的科学家和环保主义者不停地告知我们,必须改变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与自然和平相处,否则就会面对灾难性的后果。我经常参加此类活动,发言者通常会引用一些严峻的统计数据,希望引起人们注意。显然,他们认为这些冰冷的事实(发布的数据)如硬邦邦的石头,可以砸醒所有的人(企业家、政府官员),从而改变我们这种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然而迄今为止,几乎所有的关键指标,从温室气体的排放到动物栖息地和物种的消失,都依然在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

之所以有这个问题,是因为人并非理性动物,至少是在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方面。正如营销主管们早已通晓的那样,人类更容易受情感的影响,特别是通过图像表达的情感。想迅速提高某种新型汽车的销售量吗?与汽车马力和燃油效率的统计数字相比,俊男靓女开车穿过原始自然景观的画面才是更有煽动性的促销因素。

但是,什么样的情感正在错失?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情感来改变行为?一个字——爱。

正如进化生物学家史蒂芬·杰伊·古尔德(Stephen Jay Gould)曾经忧郁地表述过的那样:“在我们和自然之间,如果不建立一种情感关系,我们就不能赢得这场战斗,来拯救物种和生存环境。因为我们不会努力去拯救自己不爱的事物。”值得庆幸的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史上和周围的自然环境有密切的接触,依恋自然的本能就蕴藏在每个人心中,正等待被重新唤起。想一想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E.O.Wilson)所说的“人的依恋自然性”。

坏消息是,作为一个物种,我们从未像现在这样与自然界分离过。因为众多因素——这其中有对陌生人的恐惧和对手机、电脑等屏幕的痴迷——在发达国家,孩子们直接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急剧减少,不到上一代人的10%。与只欣赏几分钟的自然景观相比,现在的美国青少年平均每天花费7~10小时的时间盯在屏幕上。过多室内活动的结果是难以把控的健康危机,不仅是针对孩子(肥胖症、注意力缺陷障碍、精神压力等)来说,这对他们居住的地方也不好。

科学是导致人与自然分离的主要力量之一,它促使我们把自然看成是客观对象,而不是我们的一部分,它是予取予求的对象,而不是值得尊敬的家人。然而,特别是在过去的几十年,从发现我们体内比细胞多得多的上万亿的细菌,到认识到140亿年进化史中人类作为新手的角色,科学经验性地证明了我们完全内嵌于自然之中。

我们需要更多科学研究吗?当然,而且公众必须知道那些难以避免的事实真相,不管它们是可怕的还是难懂的。我们也需要所有有用的技术引领人们踏上通向未来的可持续性道路。然而,没有与自然的情感联系,只有知识和技术,这远远不够。我们的下一代必须学会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他们与自然的关系,这与我们目前“人类中心说”的观点、“简化论”的主张及“实用主义”的思想都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