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如何看待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关系

时间:2023-11-18 11:09:01

孔子怎么看待“精英与大众”的关系,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说到这个话题,恐怕有人会想到“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不错,这是他对“耕读”二者谁最有益于“传家”的看法,但这毕竟是枝节问题。孔子对“精英与大众”之间关系的看法,最重要的“主渠道”,是他对《诗三百》的态度,从《论语》中多次提到《诗三百》的情况看,孔子的“精英大众观”,就看得很清楚了。

一个有趣的事情,就是《诗经》的排序,把民歌“风”放在最前头。两千五百年,这个位置一直没有发生变化。咱们可以将心比心,想想从孔子往后,有多少在“师”或者是“大师”位置上的人,首先向自己的儿子、学生和社会教育部门反复提倡的是“要学诗”,而且,把学习《诗经》作为学习所有经典的头一本,把《诗经》放在这样重要的位置上?自孔子以后,一直到今天,几乎没有第二个人。

从姜太公、周公、管仲到孔子,这些齐鲁先人,有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向民间学习的风气。他们都是真正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先做人民的学生,后做人民的先生”。这种精神气质,一直影响了几百年的齐鲁文化和齐鲁风气。

姜太公作为齐国的开国元勋,作为一个在社会底层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的人,他对老百姓的风俗、礼仪、思想感情,有深刻的理解和实际的体验。所以,从他说的六个字,“因其俗,简其礼”,就能看到他的“基本文明观”,能看到当年的先人对人民大众的“原生态创造力”是一种什么态度。

对“民俗”的态度,就是对“民众”的态度。对“民俗”的感情,就是对民众的感情。对民风民俗的理解程度,就直接影响整个“精英阶层”的世界观和“大众观”。所以,从孔子当年“乡人傩”、他身穿礼服站在最前排的情况看,跟“乡人饮酒”其乐融融的情况看,“子与人歌”的情况看,对曾经参与民俗活动给予热情肯定的情况看,孔子的“精英大众观”已经很清楚了。正是对民风民俗怀有深厚的感情,孔子在编撰《诗经》的时候,才会把民歌“风”放在最前面。

眼下一说起孔子周游列国,几乎所有学者都把孔子说成是一个“游说”各国国君,希望能通过政治实现自己“复礼”理想的人。这种说法,有些“以后人之心,度先贤之腹”的感觉。当然,咱们也要承认,孔子当时的形象,已经被多少代人传来传去,几乎完全变形,成了“变形金刚”一样的人物。

不可否认的是,有两个基本事实,一是孔子周游列国,二是孔子编撰《诗经》。这两个基本事实放一块儿,咱们就发现,《诗经·风》里有15国的民歌,孔子周游这些国家的时候,他不可能不亲身接触这些民歌民谣。说民歌还说窄了,这15国的“风”背后,有多少村庄,多少乡村乐舞广场,多少载歌载舞的老百姓在后头撑着,咱们才可能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看到这样的“国风”: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浍风、曹风、豳风?

孔子对这些地方的民风民俗,耳濡目染、亲身体验的程度,恐怕是今天的人们难以想象的。他走过多少乡村乐舞广场,参加过多少次乡村百姓的节日礼仪仪式?恐怕没有这样大范围和相当深度的“社会阅历”,很难完成《诗经》这样一部经典的编撰工作。

孔子如何看待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关系

知识链接: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

伯牙:春秋时代的琴师。《荀子·劝学》有“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之说,可见他的琴艺之高超。相传代表作品有《水仙操》《高山流水》。《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而能为钟子期领悟的故事。

师旷:春秋时期晋国著名宫廷乐师。主要活动时间当在公元前558前532年的三十多年间。其事迹传说散见于先秦至两汉多种文献中。双目失明,但他的听觉敏锐,辨别音律十分准确。后世对师旷推崇有加,明、清琴谱中说《阳春》《白雪》《玄默》等琴曲是他的作品。

李延年:汉武帝时期宫廷音乐家。曾担任乐府的协律都尉。他的代表作品有根据张骞从西域带回的《摩柯兜勒》,制作了28首新曲调,作为仪仗使用的军乐。

嵇康:三国时期魏末琴家、文学家、思想家。他学识渊博,善写诗赋文论,热爱音乐,擅长弹琴,以弹奏《广陵散》著称。他的代表作品有琴曲《嵇氏四弄》,包括:《长清》《短清》《长侧》《短侧》,与《蔡氏五弄》合称《九弄》。

苏袛婆:北周至隋代著名的宫廷音乐家,琵琶演奏家。西域龟兹国人,先祖为音乐世家,公元586年随突厥木杆可汗女阿史那公主与周武帝和亲入周。她善弹胡琵琶,家传龟兹乐调“五旦七声”宫调体系。

万宝常:隋代音乐家,善弹多种乐器。他的代表作品有《乐谱》。万宝常最先注意到苏抵婆的“七声”之说,在对琵琶的探索中有了突破性的发现。他奉诏制定礼乐,曾以自制“水尺律”为标准调制乐器,并自撰《乐谱》六十四卷。

李隆基:唐代音乐家,他也是我国古代第一位皇帝音乐家。精通琵琶、横笛等丝竹乐,尤喜击羯鼓,称之为“八音之领袖”。他擅长演奏羯鼓和横笛,创作改编了《夜半乐》《小破阵乐》《霓裳羽衣曲》等。建立了唐代音乐机构教坊——梨园。

李龟年:唐代乐师,梨园乐人中的佼佼者。他演奏的吹管乐器筚篥技艺高超,很多诗人都听过他的演奏,并且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

姜夔:宋代音乐家、词人,别号白石道人,世称姜白石。代表作品有《扬州慢》《凄凉犯》《白石道人歌曲》等。

朱载堉:明代乐律学家、历数学家。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朱载堉是中国乐律学史上的集大成者。著有《乐律全书》《律吕正论》《律吕质疑辨惑》等书。《乐律全书》总结了前人的乐律理论,并加以发展,首创了“新法密率”的乐律理论,即“十二平均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