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冰为什么大多形成于海底,而且开采难度大

时间:2024-11-29 16:17:04

解答专家

樊栓狮

中国科学院广州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华南理工大学特聘教授

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的俗称。它是指甲烷类天然气被包进水分子中,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透明结晶,多呈白色或浅灰色。因为外貌类似冰雪,可以像酒精块一样燃烧,故人们称它为“可燃冰”。

可燃冰的结构很奇特,在1个可燃冰气体分子周围,包围着6个水分子。只要把水去掉,它就是一种理想的燃料。它的热值很高,据估算,1立方米可燃冰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164立方米的天然气所产生的能量。可燃冰完全燃烧后只剩下二氧化碳和水,几乎不会造成任何污染,是一种既清洁又高效的绿色能源。

可燃冰为什么大多形成于海底,而且开采难度大

绝大多数可燃冰分布在海洋里,那里的可燃冰储量是陆地的100倍以上。这是由其形成条件决定的。要形成可燃冰,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温度不能太高(0℃~10℃),压力要足够大(大于10兆帕),地底要有气源。不管海平面温度如何,水越深温度越低。海底温度通常只有3℃~4℃,这就满足了形成可燃冰的温度条件。另外,由于海底的有机物沉淀至少都有成千上万年的历史,死去的鱼虾、藻类体内都含有碳,经过生物转化,可形成充足的甲烷气源。当海洋板块下沉时,较古老的海底地壳会下沉到地球内部,海底石油和天然气会沿着板块的边缘涌上来。在深海压力下,天然气接触到冰冷的海水便会产生化学作用,生成甲烷水合物晶体。

可燃冰大多埋藏在海底的岩石中,这给开采和运输带来极大困难。有学者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等量的二氧化碳要大10倍~20倍。而可燃冰矿藏哪怕受到极小的破坏,都足以导致甲烷气体大量泄漏。另外,陆缘海边的可燃冰开采起来十分困难,一旦发生井喷事故,就会造成海啸、海底滑坡、海水毒化等灾害。

因此,开发可燃冰的最大难点在于,要保证井底稳定,使甲烷气不会发生泄漏,从而避免引发温室效应。目前,开采方法主要有热解法、降压法和置换法三种,但这些方法都还不能用于大规模的商业开采。科学家们正在研究更安全、更高效的钻采方法,让可燃冰真正造福于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