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圆规来画出行星轨道

时间:2024-06-26 08:17:08

开普勒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其中的第一条是这样的:行星的运行轨道都是椭圆形的。对于这一论述,很多人都会感到困惑,太阳吸引各个方向的物体的力量应该是均匀的,而且,随着距离的减小,引力也同等程度减小,那行星为什么不是沿着圆形的轨道而是椭圆形的轨道运行呢?即便轨道是椭圆形的,太阳为什么不在轨道的中心位置呢?

如果想用数学方法来分析这个问题,需要用到高等数学的内容,分析起来比较复杂。有没有一种方法,只需要简单的实验和初级数学理论就能讲清楚这一问题呢?答案是肯定的。只需要尺子、圆规以及一张大一些的白纸就可以了。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具体的方法。

如图所示,图中的大圆圈表示太阳,小圆圈表示行星,箭头表示万有引力,而且,箭头的长短表示引力的大小。

不妨假设某颗行星到太阳的距离是1000000千米,我们在图中画一条5厘米的线段来表示这一距离,也就是说图中比例尺为1厘米表示200000千米。用0.5厘米长的箭头表示太阳对这颗行星的引力。

如何用圆规来画出行星轨道

图行星距离太阳越近,受到太阳的引力就越大。

假设在引力的作用下,行星慢慢向太阳靠近,直到距离太阳900000千米为止,也就是图中4.5厘米处。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此时太阳对这颗行星的引力应该增大到原来的如何用圆规来画出行星轨道

倍,即1.2倍。一开始,我们把它们之间的引力用0.5厘米的箭头来表示,那么,表示此时引力的箭头应该变成原来的1.2倍长,也就是0.6厘米。如果行星到太阳的距离变为800000千米,即图中的4厘米处,此时的引力将增大到原来的如何用圆规来画出行星轨道

倍,也就是1.6倍,箭头就会变长至0.8厘米。如果行星继续向太阳靠近,它们之间的距离减小到700000千米、600000千米和500000千米时,那么,表示引力的箭头就相应地变成1厘米、1.4厘米和2厘米。在相同的时间内,天体在引力作用下的位移跟这个引力的大小成正比。所以,前面提到的箭头除了可以用来表示引力的大小外,也可以用来表示天体位移的大小。

其实,我们还可以继续画下去,甚至可以把行星位置的变化图绘制出来,也就是这颗行星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如图所示,假设在某个时刻,有一颗跟图中行星等质量的行星以2个单位的速度沿WK方向运动到点K。如果此时行星到太阳的距离是800000千米,那么,在引力的作用下,过一段时间后,它会运动到距离太阳1.6个单位的位置。假设在这段时间里行星沿WK方向运动了2个单位的长度,那么,它的运动轨迹就是以K1和K2为两边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KP。由图中可以看出,这条对角线的长度是3个单位。

如何用圆规来画出行星轨道

图在太阳S的作用下,行星运动的路线WKPR发生了弯曲。

行星到达点P后,会继续沿KP方向以3个单位的速度运动,这时,它到太阳的距离是PS=5.8单位;在太阳引力的作用下,这颗行星将会沿PS方向运动P4=3个单位。

从图可以看出,由于比例尺太大,我们无法再继续画下去。要想画出更大的轨道范围,必须缩小比例尺,这样会给我们带来一个好处,就是画出的直线连接处不是尖角,而是比较平滑,看起来更像是行星的运行轨迹。如图所示,这是一张用小比例尺画出的图,从这个图上,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太阳与行星之间的相互影响,在太阳引力的作用下,行星偏离了原来的运行路线,改为沿曲线PⅠⅡⅢⅣⅤⅥ运动。而且,由于比例尺较小,图中连线的尖角很平滑,连接起来的是一条光滑的曲线。

如何用圆规来画出行星轨道

图在太阳C的引力作用下,使行星P偏离原来的运行路径,改为曲线运动。

下面,我们通过几何学上的帕斯卡六边形定理来分析一下轨道曲线的类型。首先,找一张透明的纸,盖在图上,从图中的轨道上找出任意的6个点,描在纸上,并把它们进行任意编号,然后,按刚才的编号顺序把这6个点用直线连起来,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个行星轨道上的六边形(其中有些边可能相交),如图所示。然后,延长直线1—2和直线4—5,使它们的延长线相交于点Ⅰ。同理,延长直线2—3和直线5—6,使它们的延长线相交于点Ⅱ,延长直线3—4和直线1—6,使它们的延长线相交于点Ⅲ。如果这条轨道曲线是椭圆、抛物线或者双曲线,也就是圆锥曲线中的某一种,那么,点Ⅰ、Ⅱ和Ⅲ将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如何用圆规来画出行星轨道

图根据帕斯卡六边形定理,可以证明天体运行轨道是圆锥曲线。

根据帕斯卡六边形定理,只要我们把图画得非常精确,就可以使这三个交点在一条直线上,从而证明轨道曲线一定是圆锥曲线,也就是椭圆形、抛物线或者双曲线中的一种。

开普勒行星运动的第二定律,即面积定律,也可以通过这一方法来证明。如前面的图,图中的轨道被12个点分成了12段,每一段弧长表示行星在相同的时间里走过的距离,它们的长度并不相等。如果把太阳跟这12个点分别用直线连起来,我们可以得到12个近似三角形。然后,再把相邻的各点连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封闭三角形,测量出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可以得出它们的面积。我们会发现,这些三角形的面积都相等,从而证明了开普勒第二定律:在相同的时间内,行星运行轨道的向量半径所扫过的面积都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