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说小说人物,只看现实中的人,谁到过距离地心最近的地方呢?当然是矿工了。我们在前文中已经说过,南美洲有世界上最深的矿井,深度已经达到3000多米。这里,我们说的可不是钻探工具所能达到的深度,而是人类真真正正到达的地方。法国作家留克·裘尔登博士在参观了巴西的一个深达2300米的矿井之后,曾这样描述自己的历程 :
在距离里约热内卢400千米的地方,坐落着著名的莫洛·维尔荷金矿。我乘着火车在山区里行驶了16个小时之后,来到了一个四周都是丛林的深谷中。以前,从来没有人到过这里。现在,有一家英国公司在这里开采矿物。
这个矿的矿脉倾斜着延伸至地下深处。矿厂沿着倾斜的矿脉建造了6级采掘段。矿井是竖直的,巷道则是水平的。这是人们为了寻找黄金,在地壳里挖掘出最深的矿井。
下井时,工人必须穿上帆布工作服和皮制上衣,一举一动都要格外小心,哪怕只是一块极小的石头,落入矿井的话都有可能将人砸死。一位工长陪着我们下到矿井中去。我们首先进入的是第一个巷道。这里的光线不错,但温度已经低至4℃。冷空气让我们瑟瑟发抖,这里的冷空气可以降低矿井深处的温度。
之后,我们坐在了一个狭窄的金属笼子里。通过了第一个深达700米的竖井之后,顺利进入第二个巷道。我们顺着第二个竖井继续往下走。此时,我们已经低于海平面了,而这里的空气也稍微暖和了一些。
接着,我们下到一个竖井,空气开始变得非常热,都有些烫脸了。我们不停地流着汗,弯曲着身体穿过弓形巷道,走近轰轰作响的钻机附近。许多赤背的工人在飞扬的尘土中不停地忙碌着。他们全身都被汗水浸透了,而且手里还在不停地传递水瓶。那些刚刚开采的矿石温度高达57℃。这时候,可千万不要碰它们。
这种极度可怕又恶劣的工作有什么成果呢? 每天可以挖出大约10千克黄金……
这位法国作家在描写矿井底部的自然条件和工人受到的残酷剥削时,只是提到了矿井中的温度很高,对空气压力增加这个现象并没有提及。现在,我们来计算一下,当深度达到2300米时,空气的压力是多少。假定这个深度的温度与地面温度是一样的,根据上面的公式,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空气密度增加的倍数:
实际上空气的温度会升高很多,不会始终保持不变。所以空气密度不会那么明显地增加,会比计算结果稍微小一些。也就是说,与地面空气密度相比,矿井底部空气密度的变化并不大,可能只比夏天和冬天的空气密度差异大一点点。这样,我们就容易理解了,矿井里面气压的变化为什么没有引起这位法国作家的注意。
不过还有个现象不能忽视,就是空气湿度。在这种深井里,空气湿度非常大,在高温条件下,人根本无法待在这样的湿度环境里。在南非的约翰内斯堡矿井(这个矿井深达2553米),当矿井的温度达到50℃的时候,空气湿度就已经达到了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