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我们经常见到从屋檐上垂下的冰柱。你知道这些冰柱是怎么形成的吗?我们都知道,夏天是见不到这些冰柱的,只有在冬天才见得到。温度在0℃以上的时候,水是根本不可能形成冰柱的,只有温度达到0℃以下才能形成冰柱。但是,即便温度达到0℃以下了,如果屋子里面没有生火,屋顶上又怎么会有水呢?
归纳一下,要想形成冰柱,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0℃以上的温度,这时积雪融化;一个是0℃以下的温度,这时雪水结冰。
事实正是如此。积雪会融化,是因为太阳或别的什么原因使它的温度达到了0℃以上,又加上屋顶是有一定角度的,所以,融化后的雪水就会流到屋檐的位置,到了这儿,温度又达到0℃以下,所以雪水便很快结冰,形成了冰柱。
前面我们提到过,在不生火的屋子,屋檐上经常会看到冰柱。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一下冰柱的形成过程。在讨论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个常识,就是太阳光线在照射时太阳提供的热量,与光线跟被照射面之间夹角的正弦值成正比。如图所示,也就是说,如果太阳光线按照图示的角度照射,那么屋顶上的积雪得到的热量与地面积雪得到热量之比是
,约为2.5倍。
图 倾斜的太阳光把屋顶上的积雪晒得比地面积雪更热。图中的60°表示的是太阳光线跟它的照射平面所成的角度。
回到正题。我们假设这一天天气晴朗,太阳非常好,温度大概在零下2℃到零上1℃之间。太阳光照在大地上,也照在屋顶上。由于太阳光线提供的热量跟照射角度有关,所以地面上的积雪并没有融化,但屋顶与太阳光线几乎成直角,所以得到的热量比较多,积雪开始慢慢融化,融化后的雪水就会顺着屋顶向下流,然后流到了屋檐的位置。屋檐下面由于温度还比较低,在0℃以下,所以雪水一滴一滴流下来的时候就会凝结成冰,形成一个一个的小冰球。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形成越来越多的小冰球,这些小冰球就会凝结在一起,形成冰柱,并挂在屋檐下面。
利用这一原理,我们还可以解释很多其他的现象。我们知道,不同的气候带,以及一年四季的温度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太阳光线照射的角度不同引起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太阳照射的时间有长有短。其实,这两个影响温度变化的因素,都是由于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时候会形成一个轨道面,而地轴相对于这个轨道面是倾斜的。不论是冬天还是夏天,太阳离我们的距离都差不多,由于地球离太阳非常远,我们假设太阳距离两极和赤道的距离也基本相同。那么,太阳光线照射到赤道的角度几乎是直角,而照到两极的角度几乎为零。而且,在夏天的时候,太阳光线照射赤道的时间也会比较长,所以就会引起白天气温的变化。换句话说,自然界的很多变化都是由于太阳光线照射的角度不同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