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家认为:“猫在黑暗中都是黑色的,因为没有光照的话,什么东西都看不见。”不过,这条谚语里的黑暗并不是指完全的黑暗,而是指光线微弱的情况。这条谚语的意思是:在光线不足时,色彩就无法分辨了,所有的东西看上去都是灰色的。
真的是这样的吗?在昏暗的地方,红旗和绿叶都成了灰色?确实如此。我们可以很容易地验证。在黄昏时分,你会发现:所有物体的颜色都变成了深灰色,没有差别。红被子、蓝墙纸、紫花、绿叶……无一例外。
契诃夫 在其作品《信》里,有这样一段描述:
窗帘放下来以后,太阳光就被挡住了,屋里好像变成了黄昏。花束里的玫瑰花好像都变成了同一种颜色。
契诃夫的观察完全符合事实,并且可以用精确的物理实验证明。先用一个微弱的光线去照射一个有颜色的物体,眼睛看到的就是灰色。然后,慢慢把光线调亮,达到一定的光照强度,就可以开始分辨色彩了。这种照明被称为色感觉的下阈。
所以,前文中的谚语是对的。当光线比色感觉的下阈低时,人们看什么都是灰色的。
同时,人的视觉还有色感觉的上阈。当光线太强时,我们也会分不清颜色,看什么都是白色的。
1之所以称之为“全反射”,是因为光线全部被反射回去了。即使用磨光的镁或者银制的最好的反射镜,也只能反射部分光线,其余光线都会被吸收。在这样的条件下,水就是一面极佳的镜子。
21俄尺≈0.711米
3埃德加·爱伦·坡(1809~1849),美国诗人、小说家、文学评论家,代表作有《黑猫》《厄舍府的倒塌》等。
4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德国哲学家、思想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
5提图斯·卢克莱修·卡鲁斯(约前99~约前55),罗马共和国末期的诗人、哲学家。
6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俄国著名小说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变色龙》《套中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