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起源是五千年前的印度吠陀教,当时是一种修行手段,是教徒为了达到精神解脱而采用的重要修行方法之一。瑜伽在几千年的历程中,与吠陀教一起兴衰起伏,从刚开始成熟的婆罗门阶段,到后来的衰败,接着吸收佛教的一些教义,最后再次改革变为新婆罗门教,也就是印度教,重新统领印度宗教。大约公元前300年,帕坦伽利写的《瑜伽经》完成后,瑜伽才可以称作一个独立的系列。
瑜伽不属于意识的思想体系,而是把体验和实践当成基础的理论,以冥想静思的方式,让身体的训练和精神的净化得到统一,来获得解脱的修行法。因此瑜伽和宗教没有冲突,而且多数宗派都把瑜伽当成他们修行的一种形式。
静思、冥想、打坐是瑜伽修行的主要手段,随着瑜伽的发展,到现代逐渐改为以体位法的健身手段。现代人追求躯体上的健康和美丽,很多瑜伽的追随者都是以健身为主,逐渐抛弃了冥想的环节,使得瑜伽成为一种锻炼身体的体操。但是在印度教以及一些佛信徒心里,瑜伽仍然是重要的修行工具及手段,它的冥想手法与宗教信仰和磨炼修行息息相关。
瑜伽来自宗教,但是并没有宗教的教义去束缚,早期瑜伽的操练者就是通过冥想与“神”进行沟通,从而表达对神祇的崇拜。瑜伽的冥想能拓展更多的思维空间,磨炼人的意志力,成为修身养性的必要方法。
冥想其实属于瑜伽里最重要的一项技法,冥想是一种对生命系统能量释放、重组、修复以及优化的综合过程,冥想过后生命得到彻底洗礼,将越发平和以及宁静,对整个身体有着非常大的好处。但瑜伽并不完全等同于冥想,除了冥想以外,瑜伽还有许多体位操练。练习瑜伽的人借助冥想感受心灵(心思意念),同时摆脱物质欲念,与事物的源泉进行直接交流,而且用体位锻炼的方法挖掘人体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