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说法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毕竟绿色植物也要吸收氧气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就像是光合作用的镜像。总的来说,光合作用需要在有光线的情况下进行,因此为了平衡,植物在晚上需要吸收氧气。
不过,只在当植物体积非常巨大,而且整个卧室密不透风,没有足够的氧气供给的情况下,才可能引发真正的危险。相比之下,同屋而睡的另一个人所消耗的氧气量要远远多于一株植物所消耗的量。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中气体交换的规律是由18世纪末荷兰植物学家詹·英根豪斯首先发现的。自从约瑟夫·普利斯特利发现氧气的存在和揭示出植物能利用二氧化碳制造氧气之后,把鲜花摆放在病房里以“净化”空气就成为一种时尚。
英根豪斯对上述流行的做法产生了怀疑。他通过实验证实,会制造氧气的只有植物的绿色部分,而且还必须处于强烈的阳光之下才行;花朵和其他非绿色部位,还有如果把绿叶放置在黑暗的环境中的话,它们都和动物一样只会消耗氧气。
在需要氧气的呼吸作用中,植物从空气中吸取自由氧,生成二氧化碳、水,释放化学能。而在在光合作用中,二氧化碳和水在有光能的条件下被生成糖类和氧气。
白天,虽然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都在进行着,但是光合作用的进行速度要远快于呼吸作用,而且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又迅速被用于光合作用之中,因此光合作用制造出来的氧气会进入到空气中。夜晚,光合作用停止,而呼吸作用继续进行,因此绿色植物会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